双稀产业求突破 10股受益稀土新材料井喷
2012年01月09日 8:47 12734次浏览 来源: 中国证券网 分类: 华体会体育
“双稀”产业专项实施 着力提升规模化水平
⊙上海证券报记者 于祥明 ○编辑 朱贤佳
为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双稀”产业专项已经开始实施,该模式或引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实质突破。
8日,记者独家获悉,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正在实施一项面对“稀土、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专项,以求三年内在五大方面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按照该专项目标,我国将大幅提升“双稀”新材料创新水平,并推进“双稀”新材料及其器件产业化与推广应用。
专项计划还提出着力提升“双稀”产业五大方面的规模化水平。其中包括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有金属材料及其器件产业化、规模化水平。
“稀土材料是新能源、新兴产业和高科技装备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添加剂;稀有金属是支撑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国元证券报告说。对此,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新材料作为“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分支,按规划目标要求“到2015年关键新材料的自给率提高到70%”。而“双稀”产业专项的实施,或引领战略新材料产业突破,意味着“双稀”巨大的发展前景。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具备较大优势,未来更有望成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西安将建稀有金属产业园 抢占新材料行业制高点
人民网西安1月6日电 (记者王乐文 邹雪)记者近日从西安经开区了解到,总投资56亿元建设12个稀有金属新材料产业化项目“稀有金属产业园”,及稀有金属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入驻西安经开区。
据悉,该项目是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与西安经开区共建的集稀有金属研发、中试和产业化于一体,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专业化功能园区。项目计划建设周期2~4年,达产后预计形成年产值66亿元,年上缴税收6.76亿元。
据国际材联前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廉介绍,稀有金属材料是航空、航天、核能、信息等诸多高技术领域的关键或支撑材料,新的产业化项目都属于国际技术领先、国内行业空白的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和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纷纷占据着各自行业领域的“制高点”,对于优化国内稀有金属产业结构、增加品种、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以及支持国家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创建于1965年,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材料、金属多孔材料和超导材料等国家重点研究基地,行业技术开发和工程化中心。自2003年在经开区投资建设第一个超导材料产业化项目以来,已累计投资建设新材料产业化项目27个,总投资近100亿元。
近年来,西安经开区已与40余家新材料企业逐渐形成了“以重大项目为引领,平台建设为支撑,自主创新为主导,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资源统筹发展模式。预计到“十二五”末,新材料产业将形成涵盖研发、中试及产业化全过程的高科技产业聚集区,实现产值200亿元,为西安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材料特色优势产业提供重要支撑。
[1][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