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保卫战”初现曙光
2012年01月05日 10:2 225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舆情头条 作者: 王芳 张涵
(本网讯)2009年打响的“稀土保卫战”已取得初步成效,稀土价格正在由“土价”向正常价值接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近日发布的CCIEE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显示,稀土指数一年来上涨了近5倍。相关专家认为,这一结果促使我国稀土资源得到了进一步保护,短期内稀土价格仍将上涨,尽管由于开采业、矿区资源都比较分散,难以集中统筹管理,形成铁矿石那样的价格谈判机制尚不具备条件,但仍需为此而努力。
产业规划 提升新一轮出口价
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下半年我国对稀土行业的严格整顿是稀土出口价格上涨最主要的原因。此外,世界稀土价格持续上涨,对我国稀土价格亦有联动影响。报告做出预测,未来几年, 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良好,需求保持稳定较高的增长,供给缩减将影响世界稀土价格保持继续上涨。
由于我国稀土产业五年规划已正式出台,可能会带动稀土出口价格新一轮上涨。在2012年之前,全球范围内新的稀土开采格局难以形成,稀土价格还会持续走高,2012年以后,稀土价格 将因供给的补充而趋于平衡,但依然存在一定供需缺口。
“我国稀土出口价格目前的上涨幅度和未来的上涨预期都很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宏观经济处处长王军认为,出口价格的提升,有效保护了国内稀土资源不被过度浪费,环 境不被过度破坏,也为国内企业带来了效益的提升,但稀土作为我国少数能够获取国际定价权的资源,目前的出口价格仍然较低,从价格上不能明显地显示出资源大国优势。
分布松散 中稀协短期内难挑谈判重任
截至2009年底,我国探明稀土储量为3600万吨,占世界36%;产量则为12万吨,占世界产量的97%。对于推出系列稀土保护政策的原因,国元证券高级研究员苏立峰认为,我国“十二五” 期间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稀土是一大批产业的必需物资,保护稀土不仅仅是出于政治意义,也是为了满足国内未来的巨大需求。
王军表示,以我国目前稀土资源的储备量和产量,有足够的优势使其成为我国在国际上获取较大话语权的战略武器。这一武器的应用成为稀土行业迫切解决的另一个课题,前不久行业消 息显示,被寄予厚望的中国稀土协会有望于2012年5月挂牌成立,其是否会通过成立价格谈判机制来巩固定价权,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乐观者认为,协会能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那样,通过价 格谈判机制进一步保护国内稀土资源,带领我国稀土产业在国际上巩固已经初步获得的定价权。
然而,定价权的取得并不能够一蹴而就。王军认为,由于我国稀土开采业、矿区资源都比较分散,难以集中统筹管理,目前成立像铁矿石那样的价格谈判机制尚不具备条件。中国稀土行 业协会成立之初,还是做好政府、企业和行业之间的纽带,促进稀土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而稀土最终会以何种形式来获取稀土定价权,还得看我国对稀土产业的整改状况以及国际稀 土行业发展趋势来定,目前方向尚不明朗,但建立价格谈判机制依然是首选。
巩固保卫战成效 应加速产业整合
王军表示,2011年我国对稀土产业的一系列政策改变,如缩减稀土出口配额、加速稀土产业整合等措施,已经发出了获取国际定价权的信号弹,并初步取得了成效,为了进一步稳定这来 之不易的定价权,2012年,我国将延续和优化去年采取的措施。具体的措施将分为四部分进行,一是对上游资源开采企业进行整合,制止盲目、过度开采对资源的浪费,保护环境;二是鼓励 下游产品生产企业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谋求进步,吸引各种资本介入,并不排斥带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外资进入;三是积极应对国际压力;四是成立行业协会来促进政策的实施并对行业 、企业进行监管。
责任编辑:程俊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