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镍市场面对供应冲击(下篇)

2012年01月05日 9:14 266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舆情头条   作者:

  另外,据伍德麦肯齐公司的布鲁克·亨特预测,到2015年中国不锈钢产量将持续增至2100万吨。其中主要含镍的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产量所占不锈钢总产量的份额也将从目前的低于50%提高至一半。法国第二大银行Natixis商品市场研究指出,2010以前中国曾经是不锈钢的净进口国,尤其是2005年进口量曾达250万吨的最高水平。但是2010年转为净出口国,净出口量为17.7万吨。布鲁克·亨特称,从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期间,全球原镍平均年消费增长率仅为2.1%至145万吨,这也是受中国年均增长24.3%的支持。除了中国以外的世界年需求增长率却下降了2.6%至不足100万吨。他预测,到2015年,中国镍需求平均年增长率仍可达9%。相比之下,目前全球需求年均增长率估计仅为5%~6%。
  据预测,中国通过生产镍铁的方法生产镍将从2005年的零增至今年的约22万吨,约占全国镍总产量的约50%。预计未来中国镍铁产量仍将占到相当的份额。无论是考虑到未来镍价格的高涨,还是不锈钢产量的增长,镍生铁仍将在不锈钢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主要不锈钢厂家仍将继续利用更先进的熔炼炉技术,以便加工优质矿以及适应生产优质不锈合金钢。目前中国自产矿年生产镍仅为约8万吨,因此未来仍将依赖于进口矿,以满足不断扩大的不锈钢和其它用途镍的需求。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镍矿进口总重量达2500万吨,比2009年的1660万吨剧增50.6%。2011年上半年进口量同比进一步增长了61.8%达1470万吨。无疑,2011年镍矿进口仍将会再创新高。
  据了解,中国进口镍矿主要来源于两个国家,即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但是预计随着从2014年印尼禁止出口镍矿,未来中国进口镍矿形势将会发生变化。因为印尼政府将采取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策略。为此,该国要求本国生产者建立炼镍工厂,但目前这项法规何时执行还不十分明朗。
  未来大量新增扩建镍项目
  除中国以外,世界其他许多生产厂家纷纷都在投资新建或者扩建镍项目。根据INSG 于2009年搜集编制提供的数字显示,总计有46个镍发展项目,其中包括预计2013年建成投产的项目,可每年增加总计22.14万吨作为镍矿和镍精矿含镍产能,15.84万吨作为中间产品、55.26万吨作为精炼镍产能,估计均可按照计划竣工投产。未来仍有更多的镍开发项目在建或者计划中。
  其中新增较大项目包括巴西Vale公司产能达5.3万吨的翁卡普马以红土矿为原材料生产镍铁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已于2011年上半年竣工投产,第二条生产线也于近期完工。此外,塔尔维瓦拉公司位于芬兰生物堆滤浸项目前已经建成投产,预计2012年产能可达5万吨。而且英美公司所属位于巴西的巴罗·阿尔托项目也于2011年上半年竣工投产,预计到2012年下半年可达满负荷生产,计划在头5年的年均产量为4.1万吨。
  与此同时,还有4大高压酸滤浸(HPAL)项目在建中。尽管有的被推迟,但是有些项目现在正在加强,而且还有的项目已接近完成。其中新喀里多尼亚的戈罗项目69%股份为Vale所有,其余31%为荷兰的苏米特镍公司所有,该项目设计镍产能5.8万吨,铜产能4000吨,并于2010年下半年建成投产。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拉姆镍矿项目中国控制着85%的股份。项目设计镍产能为3.12万吨和铜3300吨。
  另外,弗斯特·昆塔姆公司独资的澳大利亚拉温斯索佩项目镍产能达3.9万吨,于2011年下半年竣工投产。马达加斯加的阿姆巴托威项目则由于电力供应紧缺,开工时间推迟至2012年第一季度。该项目最大的股东为谢利特公司,拥有40%的股份,日本住友27.5%,韩国资源公司27.5%,SNC拉瓦林公司占5%。该项目镍产能为6万吨。
  国际镍市场价格展望
  总的来说,近期内国际镍市场趋势主要取决于若干不同的势力,比如供应纠纷、新增项目的增强、欧美债务危机、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工业生产的减缓以及世界经济回升仍波动不定等。除了这些复杂因素之外,再有就是对于宏观经济的担心,将导致投资者继续进入包括镍在内的商品市场作为避风港,从而对于商品价格的上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尽管近来国际镍价格趋于疲弱,但是英国金属导报分析家预测,进入2012年将可转为回升。其中2012年一季度平均价格可达23919美元/吨。预计最低价为18739美元/吨,而最高价则达30000美元/吨。第二季度大致趋于平稳。第三季度则再次转为回落,平均跌至23820美元/吨。

责任编辑:程俊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