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毅:铜镜之中无杂质

2012年01月04日 16:49 446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器

唐 菱花形背金壳瑞兽花鸟手镜

 唐 菱花形背金壳瑞兽花鸟手镜

冯毅在欣赏唐代海兽葡萄镜
 冯毅在欣赏唐代海兽葡萄镜


  冯毅认为锈是影响审美的;这与国内专家提出的青铜镜鉴定要点“范线、垫片,红斑绿锈,闻味道、听声音”完全相悖。在铜镜的铸造工艺中,每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尤其必须通过冶炼把铜内的杂质提炼得干干净净,所以精铜的价值古时超越黄金。
  踏进冯毅的家门,迎面墙上便是形状纹样迥然不同的各式青铜镜拓片。纹饰如丝却又彰显力度与层次的是战国铜镜、雄奇与秀丽相融合的是两汉铜镜、圆雕与高浮雕达到了极致的是隋唐铜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去年在香港从日本收藏家千石唯司手中以3500万元购回的一面唐代海兽葡萄镜。这面铜镜是唐朝皇帝送给日本天皇的礼品,一个方形和一个圆形,象征天圆地方。当年由于海路不发达,路途遥远,礼物送至日本时,时任日本天皇已过世,由他儿子收纳。后供于奈良东大寺,这面铜镜故而很少生锈,品相完好。
  冯毅喜好铜镜,然而他收藏之初却与铜镜没什么关系——他曾收藏过邮票、钱币,后在邮币行情一路高涨时才转而收藏青铜镜。
  冯毅“文革”期间买邮票时,曾留心收藏了几十张《全国山河一片红》和几张《无产阶级全面胜利万岁》,猴票也有一百多版。在赏玩的过程中,冯毅发现这些东西不知不觉涨价了,于是他就想:如何钱花得少,玩得东西更好呢?后来,他发现在世界艺术史上,中国青铜器才是最顶尖的艺术品。
  上世纪80年代初,冯毅就花了一万元购买了一面汉代铜镜,这是一位老资本家拿出来卖的(当时冯毅就住在上海市南京路朵云轩旁边,那个年代他每月工资才39元)!当时周围所有人都断定这面铜镜是赝品,理由就是汉代的东西怎么没生锈?因为很多博物馆保存展示的青铜镜大多锈迹斑斑,但冯毅就喜欢逆向思维:这面铜镜工艺能做得这么好,而且不生锈,他就坚持认为是真品。所以,从1980年代初开始,只要古玩城有商贩说是假货,他就要求只要再找到类似的没锈的青铜镜,还会以同样的价格继续收购。结果20年过去了,一直没人找到过类似的青铜镜。
  现在冯毅选购青铜镜的收藏标准首先就是不生锈,他认为锈是影响审美的;这与国内专家提出的青铜镜鉴定要点“范线、垫片,红斑绿锈,闻味道、听声音”完全相悖。冯毅通过不断地学习,自己悟出从铸造工艺上辨别铜镜的真假:就像缝纫机和手工做出来的衣服完全不同,留下的痕迹也不同的道理类似,真假的关键就在于青铜镜的范铸法工艺在明朝时为石蜡法所取代,但新的技术虽能仿制形状和样式,却因制造方法不同,一直无法还原古人铸镜的工艺美感。由于唐以前的铸镜没有文字记载,而宋代的记录是《天工开物》,之前都是神传。所以,他认为青铜铸造工艺是无法替代的。以前人都认为铜镜仅是日常生活用品,但冯毅认为所有的艺术品都来源于生活用品,增强了美感之后才变成艺术品。而青铜铸造工艺通过铜镜的制作推向了顶峰,使得青铜制造工艺达到极致。
  在以万元购入第一面汉代铜镜的20年后,冯毅在古玩城无意中发现一面青铜镜与之很像,而开价才两三万元。冯毅一盘算:与1980年代相比,等于跌价了!冯毅当时就强烈意识到:青铜镜依然还是一个无人发现的金矿!他到处跟朋友说去买铜镜,结果朋友们都抱着怀疑的态度且都不购买。于是,冯毅就自己挑着买。
  作为收藏家,冯毅认为收藏首先就要百分百懂真假,第二懂审美。工艺精致,造型线条生动流畅、灵动,带有动感,有呼之欲出的感觉,说明是好东西。绘画功底好才会造型好。从构思绘图、造型雕刻、铜料配比、冶炼火候、泥范浇铸等,每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只要任何一道工序出现极小瑕疵都会被淘汰。只有尽善尽美地完成制镜的每个步骤才不至于前功尽弃。所以好东西留下来很少,按照冯毅的眼光,存世真正好的、质优的青铜镜也就两三百个。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这件艺术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他认为,古代其他三大文明古国当时都在研制铜镜,但技术一直无法突破,所以才会佩服我们中国的铸镜工艺。“凡事都是自己不会做、做不过人家,才会佩服人家。”所以冯毅认为铜镜最值得买,而且比一切现在买卖的艺术品都便宜。于是,他把当年的邮票和钱币渐渐卖出便转到选购青铜镜上——那些卖出的东西放在今天虽然都是天文数字,论投资价值,或许会有人认为冯毅做了错误的收藏选择,但冯毅自己不这样看,他现在依然故我。
  对于国外的艺术博览会他也一直关注,前几年他在法国枫丹白露行宫里看到早年被抢的6万多件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内心受到极大震撼。如此规模的艺术品,每年接受数百万游客的欣赏,让人觉得优秀的艺术品应该让全人类得到美的享受。冯毅目前的愿望就是建立一个青铜镜博物馆,他说:“如果国家重视的话,我愿意捐献。”
  在铜镜的铸造工艺中,每道工序都要精益求精,尤其必须通过冶炼把铜内的杂质提炼得干干净净,所以精铜的价值古时超越黄金。和青铜镜一样,爱铜镜的人,或许亦心无杂质。


  Q&A
  收藏十问
  Q:你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
  A:是我从日本藏家手中花3500万元买的唐代海兽葡萄镜。
  Q:你记忆中最早的藏品是什么?
  A:1966年买的“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
  Q:你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A:小时候喜欢邮票开始。
  Q:你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A:收藏艺术品必须要了解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Q:藏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收藏?
  A:国外的拍卖行、古玩商和古董博览会。
  Q: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吗?
  A:令我满意的只有五十件藏品。
  Q:你觉得自己是收藏家吗?
  A:是收藏家。
  Q:有一天你能放弃你的藏品或捐出吗?
  A:我的愿望是想建一个中国铜镜博物馆,国家重视的话,我愿意捐献。
  Q:你觉得收藏带给你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A:最大乐趣就是中国有那么好的东西,我觉得祖先很有智慧,作为中国人觉得很值得骄傲。
  Q:收藏中遇到过赝品或挫折吗?
  A:我经常遇到赝品,但一目了然。

铜镜的价值与辨别

解读铜镜中的中国历史和文化

中国历代古铜镜发展史

铜镜:青铜艺术的终极绝唱

唐代打马球纹铜镜 欣赏

唐代镶绿松石螺钿鹦鹉纹铜镜赏析

金代双鱼纹方形铜镜的文化内涵

再生资源废品回收店“废铜”中检漏汉代古铜镜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