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五色评级制:让污染企业“睡不着”
2011年12月21日 14:14 233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舆情头条
富菱化工:由“黄”向“蓝”的转变
江苏富菱化工公司总经理翟继业有一段时间焦急地睡不着觉。富菱化工原是一家典型的高污染企业,不仅排污难以稳定达标,厂区里还有浓重的气味,经常被周边居民举报,在江阴市环保部门开始进行企业环境行为评价之时,被评了个“黄色”,随之银行也给它亮了“黄牌”,暂停贷款。
资金出现了“断粮”,怎么办?这时,富菱化工公司正要搬迁进新的工业园区,建设资金相当紧张,正需要银行的大力支持,“但是众多银行都对我们这个黄牌抱有疑虑”。于是,富菱化工决定,在新厂建设中,参照欧美日同行的环保经验,采用最新技术,彻底解决废水与废气对环境的影响,尽管这样让企业运营成本增加了2―3倍,不过,污染治理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当记者日前跟随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的“中国生态城乡行”来到富菱化工公司新厂区时,就看到了整洁的厂房,正常运行的污水和废气处理设施,处理后的中水用于生产再利用,废气排放的烟囱冒出的也是白色的水蒸气……
“我们利用封闭生产线把废气全部焚烧,废水、废气实现了全部零排放。”翟继业说,环保投入带来了经济上的回报,“我们的环境评级从‘黄’变‘蓝’,银行看到企业环境发生了变化,贷款也随之放开了。即使在今年银根紧缩,银行额度极度紧张的困难条件下,仍有三家银行给我们新增了贷款。”
五色评级制度:环境行为也分“三六九等”
富菱化工从“黄”变“蓝”的经历源于江苏省实施的“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制度。依环保考核情况,评定等级从好到差共分为绿、蓝、黄、红和黑五级。
据江阴市出台的《改革信息公开化评定办法》,评定标准采用百分制:96―100分为绿色等级,81―95分为蓝色等级,76―80分为黄色等级,60―75分为红色等级,60分以下为黑色等级。
评定标准还规定,对企业拒不执行行政处罚的行为在评定时扣除50分,评为黑色企业;发生特大环境事件的,单项扣30分,再视情形在其他指标扣分,评为红色以下企业;凡未能完成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一律不能评定为绿色企业。
绿色信贷:“爱绿亲蓝厌红弃黑”
“企业环境行为评价不是目的,更不是终点。”蒋巍说,运用评价成果,开展绿色信贷,促进企业环境自律才能使评价成果真正发挥作用。
于是,江苏各地的金融部门将企业环境行为评定结果作为贷款发放的主要依据之一。江苏银行常州分行副行长张泽毅总结说,绿色信贷的具体实施是:绿色企业优先贷款,还有利率优惠;蓝色企业继续贷款支持;对黄色企业在现有的信贷规模上,保持不变;对红色企业,除环保方面的设备改造和技术更新外,一律不得新增信贷资金;黑色企业不但停止贷款,如企业未采取任何治理污染的实质性行动,在规定期限内不能达到环保要求,已发放的存量贷款还要全部收回。
“此举促使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更规范,更趋向‘绿色’。”张泽毅说。
对此,企业也深有体会。南通市永丰特种整理公司曾因生产废水不能稳定达标,企业环境信用被亮了“红”牌。于是,企业在已投资450万元的基础上,再追加200万元对污染防治设施进行了改造,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环保等级也由红色升为蓝色。公司董事长葛蒋平说,企业还决心搬迁到工业区去,让环保再上一个台阶。
环境信用:可自我“修复”
如果污染企业一旦被评定为黑色或红色,信贷将遭“封杀”,企业是否只能倒闭?
答案是否定的。史政达说,分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企业积极改进自身环境行为,并非是单纯地“打死”。常州市环保局在连续8年开展企业环境行为等级评定的基础上,建立环境信用修复机制。相关企业针对自身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完成整改后可向原公布其企业环境信用的环保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出具企业环境信用修复情况说明,由环保部门对其整改情况进行核查,对已整改到位,符合环境管理要求的企业,环保部门将向同级人民银行等关注企业环境信用的相关部门出具说明,恢复或升级企业的环境信用。
江阴、南通等城市也推出了《企业环境信用修复办法》,建立环境信用修复机制,为积极整改到位的企业,重获信贷创造条件。
“红黑”企业:征收高额水价促“变色”
为了以经济杠杆来“撬动”企业尽快“变色”,南通市物价局宣布,对评定为红色和黑色企业分别执行差别水价。所征收的污水处理费标准,在现行基础上每立方米分别提高0.3元至0.5元。
其中,企业环境行为评级为红色的,在随着自来水水价征收的污水处理费中,在现行标准基础上每立方米提高0.3元;评级为黑色的,提高0.5元。南通市物价局还规定,执行差别水价的企业,当环境行为评级达黄色或以上等级后,污水处理费征收即按正常标准执行。
此外,南通市物价局明确了对污水“零排放”企业,给予减免污水处理费等方面的优惠。
责任编辑:程俊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