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十年”带给期市“黄金机遇”
2011年12月12日 9:47 1212次浏览 来源: 期货日报 分类: 华体会体育
“自从加入WTO以后,中国及全球市场开始逐渐成为一盘棋。”谈及中国200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初期的市场情形,河南同舟棉业董事长魏刚民仍然记忆犹新。同舟棉业成立于“入世”后的第二年,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让这家民营企业在成立之初就实实在在地面对了挑战和机遇。
“入世”激发实体企业避险需求
“市场更加开放,棉价波动开始加剧,价格影响因素不断增加,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于当时从国企“下海”、熟稔棉市原有运行方式的魏刚民来说,“入世”带来的变化让他感觉并不轻松。他说,公司从一开始就不得不放弃以往计划体制下的棉花经营思路,而必需从国际市场、宏观货币供求、产业供需和市场心理等多个层面研究棉花价格运行规律,经营策略也要放到全球的大局中思考,每一步都要走得小心翼翼。
“对于价格风险,‘入世’后我们有了更深的体会,整个行业存在大量的避险需求。”魏刚民说,这是棉花期货在2004年6月上市后迅速吸引公司目光的主要原因。“从刚开始的不熟悉,到学习,再到主动参与和运用期货市场,现在没有期货的风向标和避险功能,我们就无从决策”。
善于顺应变化、抓住机遇的同舟棉业在中国“入世”后的十年间步步为营,如今已发展成为河南省最大的棉花供应商之一。而事实上,因“入世”而变化的,远不止是棉花等农产品产业。
‘入世’以来,我国按照相关规则和协议逐步取消了长期以来的种种保护性贸易措施,商品市场经历了一场深刻转型。根据“入世”以来我国进口关税减让时间表,2002年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总水平由15.3%降低至12%。2005年900多种商品关税总水平由10.4%降低至9.9%。2010年我国“入世”承诺的关税减让义务全部履行完毕,至此,我国关税总水平由入世前的15.3%降至9.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由18.8%调整至15.2%,工业品平均税率由14.7%调整至8.9%。“入世”十年间,中国出口增长了4.9倍,进口增长了4.7倍,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期货市场抓住机遇快速前行
“国内期货市场从中国‘入世’中受益良多。”五矿期货总经理姜昌武对期货日报记者说道。他认为,“入世”后,在我国进出口飞速增长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与境外特别是欧美企业的交流日益频繁,许多生产、贸易企业从发达国家了解和学习到价格避险的必要性和工具运用方法。同时,“黄金十年”中,国内众多产业企业规模迅速扩张,经营中的避险需求也随之增长。此外,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逐步加深,大宗商品的波动幅度及频率增加,为了生存,产业链企业越来越多地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
姜昌武认为,得益于“入世”后实体企业的避险需求的大增,中国期货市场在中国“入世”的前十年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是找对了发展方向,提出并强调了期货市场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是国内期市健康生存和快速增长的基石和源泉。
二是市场规模发展非常迅速。上期所、郑商所和大商所都已稳居全球成交量前20大、亚太地区前10大期货期权交易所之列。其中“十一五”期间,国内期货市场交易额从2006年的21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320万亿元,五年增长15.23倍,创造了全球期货市场发展的奇迹。目前国内上市的27个期货品种当中,有21个品种是2002年以来上市的,这些品种涵盖了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金融等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重要领域。
三是期货的市场地位大幅度提升。期货市场不仅以其稳步建康的发展和功能的日益发挥吸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其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也得到了决策层的肯定,“入世”十年间,中央重要文件也多次提到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决策理念。
四是不断创新机制,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管理经验。比如成立保证金监控中心,推行一户一码制度,在股指期货上实施“适当投资者制度”、推行期货公司分类监管等等,为期货市场持续稳步发展和不断创新打下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货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中国“入世”不仅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影响,也开启了金融行业内外融合的大门。虽然我国“入世”谈判并未涉及期货行业开放相关内容,但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等的开放承诺,也给国内期货业对外开放带来了压力和借鉴。
2005年1月1日施行的内地与香港CEPA补充协议,为外资进入国内期货市场打开了通道。该协议允许在香港证监会及澳门金管局注册,同时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外资中介机构在内地设立合资期货经纪公司,但外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49%。
2006年5月,中国银河证券、荷兰银行金融期货亚洲公司、银河保险经纪公司签约成立合资期货公司。当年12月,银河期货正式取得合资期货公司营业执照,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合资期货公司,期货业对外开放迈出标志性的一步。
2007年,中信期货与法国东方汇理金融联合成立合资期货公司,中信期货更名为中信东方汇理期货,2008年由于外资方的合并更名,中信东方汇理期货也更名为中信新际期货。
2007年9月,摩根大通参股中山期货的申请获中国证监会批准,2008年1月合资公司正式运营。
“中国第一家合资期货公司仅用了四五年时间发展,就展示了强大的成长性,这是中国‘入世’十年来,国内期货行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银河期货总经理姚广告诉记者,2010年银河期货市场交易排名已由2006年时的百位以外窜升至行业前十,保证金存量则为2006的42倍,客户数量增加183倍,代理成交额更达到2006年的178倍。而这一切都与银河期货借助外方股东先进管理经验和成熟市场运作模式,更有效地服务中国企业避险需求分不不开。
“目前合资公司的业务已经走上正轨,正如当初荷兰银行期货业务亚洲区总裁Steve.Ng所表示的那样,荷兰银行非常看好中国内地金融期货发展前景——无论是金融期货业务还是商品期货业务。”姚广说。
责任编辑:四笔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