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铜器辨伪例说
2011年10月21日 16:1 10914次浏览 来源: 《收藏》 分类: 铜器
南宫卣铭文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也迎来了文物收藏、鉴赏的新时代。尤其是近十年来,国家与民间文物收藏数量之大,品位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其标志之一,就是作为高端文物的青铜器的收藏。例如子龙鼎等青铜重器从海外的回归就是明证。但与收藏热潮相伴随,文物作伪之风也愈演愈烈。
作伪的特点
当代青铜器的伪造水平超乎寻常,其特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伪器大批量生产
有一次笔者受国家单位委托前往鉴定一批青铜器,本以为能看到一些令人振奋的器物,没想到所见全是假货。据藏家说,这样的东西他家里还有,堆了差不多一房子,都是从安徽某人手上买来的。开始他浑然不觉,就不停地买进,后来越买越多,方才起了疑心,请我们去甄别。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记得看过本地和外埠几位私人收藏的青铜器,数量巨大,文物柜中及地上放的都是,50厘米以上的大器也不少,还有鎏金的、镶嵌绿松石的,更有所谓的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的青铜剑(且不是一把),俨然一个高规格的青铜器博物馆。可惜却没有几件是真品。遗憾的是,藏家还坚信自己的藏品都是真品无疑。
再举个例子。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太师()簋,在西周,太师地位很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这件簋就很有价值。伪造者于是也盯上了它。近年来,我已经看到3件假的太师,疑仿自故宫所藏太师簋。不仅在大陆,在香港、台湾地区,在日本以及欧美等国,古玩市场和拍卖会上伪作青铜器同样很多。不少公私藏家有时给我发一些图片过来,其中有些是老货,有些则是近十年来的伪作。
责任编辑:田田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