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大吃小” 民营资本正让位国有大矿

2009年07月30日 8:41 362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此前曾就钢铁业整合中间出现的“民消国长”现象予以报道,但这在煤炭领域同样存在,同样应引起关注。正如在今年3月18日社论《“民消国长”的隐忧》中指出的那样,“我们现在所观察到的'民消国长’很大程度上恰恰产自一个还不十分完善的市场。”记者日前赶赴山西忻州、阳泉、太原等地,对煤炭业整合大潮中民营资本的生存状态进行全方位的深入调查。
  7月28日,山西省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GDP增长为-4.4%。这是在目前已经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的省(区、市)当中,全国唯一一个上半年GDP负增长的省份。
  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长潘云分析说,山西省目前正在调整产业结构,进行资源整合,煤炭企业的重组、关闭等是该省经济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
  7月,原本是小煤矿复产的高潮季节。然而,此时山西孝义、宁武等地的小煤矿却正在等待着他们的身份变迁:编入国有大矿的“队伍序列”。
  此时,山西的小煤矿复产率尚不足50%。截至2008年底,在全省近2600座煤矿中,有90万吨/年以上大型矿井197座,30万~60万吨/年中型矿井699座,30万吨以下小型矿井1701座。生产矿井1933座,核定生产能力5.93亿吨,平均单井规模36万吨,远低于内蒙古70万吨的平均单井规模。
  今年3月,山西省提出到明年年底前,要将全省煤矿压缩成1000个,每个产能不低于300万吨/年,且单井规模不低于90万吨/年,必须全部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
  从2004年起,山西省发起一场“煤炭产权改革”,最初的动因很简单,是为了遏制频频发生的矿难。不过,在这5年的时间,政策的走向,却不经意间变成了大小煤矿之间的博弈。
  记者在山西调查时发现,山西煤炭业的整合,基本上循着三种模式进行,即“宁武模式”、“河津模式”、“阳泉模式”。
  宁武模式:直接出让
  7月11日下午3点,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宁武宾馆三楼的会议室里,潞安集团下属潞宁煤业在这里召开煤炭整合会议,主要是对当地要进行整合的煤矿进行评估。
  “今天到这里的十几个煤老板,都是被潞宁煤业整合的对象。”位于宁武县城附近的一家年产规模30万吨煤矿的张姓矿长说。
  张矿长最初的想法是将这30万吨矿作价入股潞宁煤业,后来经人提醒,“还是卖掉算了,以免麻烦。”张矿长说。
  “煤老板”所说的麻烦,其主要原因基于两点:其一,这次整合者都是国有大矿,“基本上都见不到总公司的一把手,下属公司的副总工程师能接见就不错了,”一位同时参加潞宁煤业整合的宋姓矿长对记者说,“身份不对等,没有安全感。”
  其二,就算作价入股,一个30万吨的矿,在一个大型煤炭集团里,能占的股份最多也不会超过1%,没有话语权。
  宁武煤田的整合者,包括同煤集团、焦煤集团、潞安集团等山西省五大煤炭公司。宁武宾馆的3楼会议室里,连续几天都在开会,整合者和被整合者在评估价格的天平上来回摇摆。
  不过对于煤老板出价,国有大型煤企不置可否,原因很简单,怕担上“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山西省政府已经确定了十多家评估公司进驻。”山西省煤监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CBN采访时表示。尽管“煤老板”对30万吨的煤矿一般开价2亿元以上,但实际上,“能拿到一半就不错了。”上述煤监部门的负责人称。
  “现在能拿多少算多少吧,晚了估计想拿都没人给了,政策已经下来了,谁也改变不了。”宋矿长说。在未来的几天里,评估公司将正式评估各个煤矿,在进行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宁武的煤矿除了一小部分作价入股较小的宁武煤业集团之外,其他的将全部被山西省五大煤炭公司收购。
  自宁武县的小煤矿停产整顿以来,“县里的财政很困难,很多单位已经发不出工资了。”宁武县政府的一位官员如此表示。按照宁武的计划,22个煤矿中有5个最后被组合成一个县属的地方煤炭集团,“用以保障县里的利益。”在产煤县,县属国营煤矿就是县政府的“小金库”——这是公开的秘密。而其他的17个,则让省属大型国有煤炭集团去兼并。

 

[1][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