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案之下:铁矿石谈判僵持,倒矿依旧
2009年07月27日 11:40 3806次浏览 来源: 经济观察报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张向东
大钢企挖的坑
中国主要钢铁企业在国内市场倒卖长协铁矿石,导致每年铁矿石谈判中,中国钢铁企业各有心思。
中钢协高层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中国钢铁企业不够团结。前不久,日本新日铁一位人士在私下会见中钢协人士时表示:“我们高估了中国大型钢铁企业的影响力。事实上,中国没有一家能够真正代表整个钢铁市场。”
在日本,铁矿石进口全部实行代理机制,本土市场上亦没有现货和长协两种价格,日本国内钢厂无论参加谈判与否,得到的铁矿石是一样的。
正是因为中国没有一个企业和机构能够完全代表中国市场,由此力拓看到了对中国谈判方各个击破的机会,“间谍案”也便就此产生。
上述河北某钢铁企业总经理赵强说,铁矿石谈判中,中国是最有特色的。中国每年实际对铁矿石的需求量一般在六七亿吨左右,需要进口的超过4亿吨。但实际上,16家代表只是提出各自的需求数量,这样加起来,能拿出的采购量最多也就2亿多吨。那剩下的2亿多吨怎么办?更多的中小钢厂都没有进口资质,他们的需求只能从这些大的钢厂手中,以每吨高于协议价数百元的价格购买。
赵强所在的公司拥有进口铁矿石资质,目前的采购按照33%的价格降幅预付款,分别和巴西淡水河谷和FMG签订了铁矿石合同,总计不超200万吨。这些量根本达不到公司的需求,赵强说,“我们也想签订大合同,但是由于公司总需求量太小,铁矿石巨头根本不愿意和我们谈。我们只能再以更高的价格从宝钢、中钢那里买,有时候,每吨会高出长协价格近500元。”
在铁矿石巨头的眼中,中国市场存在的两种价格恰好是他们可以利用的地方。中国主要钢厂利用倒卖长协矿将现货价格炒高,这就为下一年铁矿石谈判中进一步提价创造了条件。
赵强说,中钢协一直通过各种手段试图减少中国铁矿石进口企业的数量,但其实,矿山巨头比中钢协更希望减少铁矿石企业进口数量,因为这样更有利于炒高铁矿石的价格。
由此,中国钢铁企业就进入了一个:“谈判—涨价—接受—倒卖—获益—再谈判—再涨价—再接受”的陷阱之中。而这个陷阱的始作俑者,恰恰是中国钢铁企业自身。
赵强说,“我觉得,中国进行铁矿石谈判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原则,属于市场的就要放开让市场决定。在市场面前,再大的降幅,如果是亏损的,企业自然就不会接受,再大的涨幅,如果有利润,企业也会去买。”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