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豪赌探矿权 高风险未必高收益
2011年06月02日 8:51 4009次浏览 来源: 证券时报 分类: 华体会体育
控制风险成当务之急
但探矿权证意味着多大程度上的价值,恐怕是个谁都说不清的问题。今年4月,辰州矿业(002155)公告称,公司资源勘查项目中新邵辰鑫矿区金锑勘探项目和陶金坪矿区深部勘探及周边普查两个子项目由于探矿效果不理想,决定不再将募集资金投入相关项目。
辰州矿业的刹车为其他上市公司投资探矿权敲响了警钟。而事实上,探矿权由希望的载体变身为一张废纸的事情并不罕见。由于上市公司购买探矿权所支付的对价实际上是对相应区域内资源估计储量的价值,因此实际资源的储量与估计值之间的差距是产生风险的基础。
金钦帅指出,探矿权的风险首要体现在最终的探矿结果,有可能根本就没有矿可开采,也有可能有些矿虽然能探到,但是其资源量太小或者开采经济性不足,达不到国家的准入门槛,无法换领采矿证。在这方面普查探矿权风险就比较大,详查探矿权准确度相对较高,但也不是完全可靠。
正式开采前发现探出资源不理想会造成损失,但更糟糕的情况是真正开采了才发现货不对板。前述担保公司人士曾在西南某地参与一个黄金矿评估项目,根据探矿预测储量实施评估并获得采矿权后,却在进入实际开采时发现,部分钻探点正好位于一些点状矿藏而非条状矿脉之上,俗称鸡窝矿,而由此得出的预测储量也与实际储量相差甚远,导致了业主单位的巨大损失。
矿业市场经验丰富的刘益康告诉记者,造成探矿权交易风险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资料真实性非常不可靠,因为巨大的利益造成市场上假资料非常多。而探矿权对应的资源是不可见的,可见的只是一堆资料,依靠一些假的资料作判断风险很大。另一方面,探矿权升值很难,十之八九是升不了值的。因为即使有探矿权也有可能探不到矿,有些矿山还未必有经济价值,探矿权到实际开采有很长的路要走。
探矿权本身有风险,而资本市场更可能成为风险放大器。目前上市公司获取探矿权开始越来越多的选择使用募集资金或资产重组的方式。例如山东黄金、本钢板材就属于使用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收购探矿权资产;而此前被热炒的大成股份、华阳科技则属于通过资产重组置入探矿权资产。
一旦相关公司因探矿权风险而产生损失,大量中小投资者将为此付出代价。目前,资本市场存在约束高风险投资的规则,根据有关规定,使用募集资金一般不能投入非主业的高风险行业;而用自有资金做财务投资的上市公司,也无法进行再融资。
但一位投行保荐人告诉记者:“探矿权应该算是实业投资,不能界定为财务投资,因此对上市公司投资探矿权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约束。不过,由于探矿权风险很大,上市公司使用募集资金或自有资金投资应该审慎。而主业与矿业无关的上市公司投资探矿权是否可以视同PE这类高风险财务投资更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1] [2]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