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湛江港项目麻烦仍在 重组方案存变数

2011年05月30日 15:52 625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华体会体育

  宝钢湛江港项目始末
  一位参与宝钢湛江港项目的重庆设计公司人士称,该项目早在1998年就被钢铁企业看好,但由于当时的海水淡化技术尚未成熟,导致用水成本高企,最终将在湛江港建设钢铁企业的方案搁置。
  2003年,广东省另外一家钢铁企业韶钢集团担当起湛江钢铁项目的主导者。2003年,韶钢集团开始介入湛江钢铁项目,并在当年11月有了实质性进展,湛江市政府与韶钢集团先后签署了项目合作意向书、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签署后,韶钢集团即派工作人员前往湛江东海岛,进行物流、投料场、烧结厂的建设。韶钢集团先后从总部抽调近200人前往湛江,成立项目专项工作组,开展相关前期工作,在完成土地的“三通一平”之后,开始相关厂房的建设规划。
  按照韶钢集团的规划,湛江钢铁项目最初产能仅定为300万吨,至后来提升到500万吨,虽然与目前上千万吨相去甚远,但对于韶钢集团来说已是不小的决心。2003年,韶钢集团的主要资产韶钢松山(000717,股吧)的钢产量是280多万吨,300万吨相当于再造一个韶钢集团。
  韶钢集团启动湛江项目并非一时冲动,这与其自身的经营特点及当地钢铁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韶钢集团所处的广东省韶关市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铁矿石资源并不丰富,韶钢集团自有矿石储量有限,随着产能的扩张,矿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大宝山矿业是韶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拥有年产85万吨铁矿的产能,除此之外,大顶铁矿及分布在各县、市的小铁矿为韶钢提供部分铁矿。这远不能满足公司对于铁矿石的需求,只能通过外购的形式解决。
  1997年韶钢松山上市时,当年钢产量是87.11万吨,至筹划湛江项目的2003年,钢产量已经达到280多万吨,产能扩张了2.3倍,大量外购矿石不可避免。
  但是,韶钢集团的钢产量持续增加,至2009年产能已达到600万吨。加之国产矿石量有限,并且品位逐年下降,进口矿石比重逐年增大。按照韶钢集团公布的数据,在韶钢集团的原料结构中,国内矿和进口矿的比例各占一半,进口矿中的长期合同和贸易矿的比重也是各占一半。
  但资金问题成为韶钢集团的阻力。由于湛江港钢铁项目最初确定的产能是300万吨,后提高到500万吨,需要的资金量大致在200亿元至300亿元,而韶钢集团的注册资本金仅为8.9亿元,其主要子公司韶钢松山2003年的总资产也仅为80亿元,净资产43亿元,韶钢集团无力独自承担项目建设。
  当时一种解决方案是由广东省的窗口企业粤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粤海投资”)提供资金,韶钢集团负责具体运作。但是该方案未得到广东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的同意,一种较流行的说法是:湛江港靠近军事基地,国家出于军事安全的考虑,没有批准该项目的建设。
  与粤海投资的组合,能够解决项目的运作经验和资金两大难题,是最优的选择,除了军事安全的考虑,应该说已是万事俱备了。“韶钢有能力运作这样的大型项目。”韶钢集团下属子公司的一位厂长向本刊记者说。
  钢铁设计院的一位人士并不认同上述说法:韶钢集团是内陆型钢铁企业,虽然大量矿石依赖外购,但公司的规模尚属中型。而像湛江钢铁项目,需要成熟的管理经验和人员配备,以及缜密的流程控制,这并非看起来那样容易。
  也正是广东省政府担心的问题。据称,广东省政府认为,湛江钢铁项目规模庞大,需要寻找一个有运作港口钢铁基地经验的大型钢铁企业进行合作,而粤海投资是做贸易出身,没有运作钢铁企业的经验,驾驭如此大规模的项目风险太大。
  此时,国家发改委在面对国内狂热的钢铁投资潮也有些犹豫,希望能够调控钢铁行业的发展,新建钢铁项目的同时需要当地淘汰已有的落后产能。
  在独自运作两年多未果后,2006年3月,宝钢集团与韶钢集团签署了资产重组的框架协议和合资组建湛江钢铁项目合资公司的框架协议,主导权旁落宝钢集团之手。

[1] [2] [3] [4]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