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背后的浮华 民营油商大幅降价促销
2009年07月15日 8:53 3456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张耀堂
7月13日,NYMEX原油期货WTI一度下探到58.32美元。在经过连续10个交易日的下跌之后,相比6月30日创造的73.38美元此前高点,跌幅已达20%,国际油价回落到5月中下旬水平。而在国际油价60美元之上,中国国内成品油价已经历两次上调,幅度高达1000元/吨,并由此引发关于国内油价已经“高于美国”的争论。
而面对这一舆论漩涡,在一个缺乏透明度和竞争的市场,“百口莫辩”,似乎已经越来越成为行业寡头们的现实困境。
“补涨”论
“现在国内成品油价格高于美国市场是现实情况。”7月8日,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电话中对记者说。
当日,引述来自“中石化权威人士”的数据,称中国国内销售的成品油,其“裸油”价格,实际低于美国市场成品油价格。
该报道引用的统计数据显示,以7月6日的油价水平为例,美国当天的汽油零售价为每加仑261.2美分,其中包含了联邦税18.4美分/加仑以及州税21.72美分/加仑,税占比为15.36%。按照汇率折算之后,美国不含税的汽油价格折合人民币为3.99元/升。
而7月6日中国90号汽油的最高零售价为7543.67元/吨,其中包含了增值税1096.09元/吨、消费税1388元/吨、城建等税收248.409元/吨,税占比为36.22%。上述计算方式,计算出的不含税的国内汽油价格为3.47元/升,比美国低13.03%。
这一辩解随即遭到了公众的激烈质疑。而引爆这场关于“高低”争论的,正是上月底的最近一次调升国内成品油价。
6月2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成品油价格调整方案,决定自2009年6月30日零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上调600元/吨,上调幅度在10%左右。这已经是当月的第二次调整,此前,6月1日,汽柴油价格已经上调了400元/吨。
根据5月8日国家发改委出台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考虑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合理流通环节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
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交易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成品油价格调整的时间窗口上,国际原油价格正处于2008年四季度大跌以来的高位。6月30日,WTI一度冲高到73.38美元/桶。
对于此轮油价调整,业内人士普遍解读为“补涨”,因为6月1日的上调幅度未能充分反映当时国际油价水平。
5月1日,WTI以50.87美元/桶开盘,经过一个月连续上涨,5月29日以当日最高价66.64美元/桶收盘,月度上涨幅度高达31%。此间,中国成品油价并未上调,国内炼厂面临亏损压力的声音再次响起。
“5月中下旬,中石油、中石化已经提高了批发价,出现了批零倒挂现象。”7月10日,一位浙江油商对记者说,这意味着,民营油商从两大巨头获得成品油的渠道被切断。
“(中石化)引用的数据是有选择性的,没有考虑美国市场不同地区油价的巨大差异,以及中美市场油品标准的不同。”7月14日,中国能源网CIO韩晓平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油价高于美国无所谓合理不合理,但是不能否认降价空间的存在。”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