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为满足A股赢利标准 重开采轻勘探
2009年07月14日 9:4 3856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华体会体育
一个秘而不宣的潜规则
“在过去14年中,我吃过许许多多奇特的东西”,澳华黄金有限公司总裁杰克·科林调侃道,喝茅台肯定不是他的医生会赞同的。
作为澳大利亚和香港的黄金上市公司,澳华黄金是最早开垦中国金矿的外资企业,公司几个金矿均分布在国内多个省份。7月7日,澳华黄金在交易结束后被接受并正式列入标准普尔/澳洲证交所指数100。
“这意味着中国金矿业的水平得到世界的认可”,一位不愿具名权威人士评论道。宋军认为,国内黄金股股价的上升部分原因是看到这个行业发展状况的信心,“这种发展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李春江和赵武壮认可上述权威人士的这一评价,但他们同时看到整个行业在普遍发展下的参差不齐。
一位投行的有色金属分析师认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国内的黄金上市公司更愿意用不同的方式,来总结自己的经营状况。
而针锋相对的某国内黄金上市公司高管则反驳道,国内分析机构过于注重短期利益,“动不动就谈P/E(市盈率),我们怎么可能从容地去勘探和开采金矿?”
一个对行外秘而不宣的“潜规则”是,要满足国内A股赢利标准,黄金上市公司必然倾向于重开采、轻勘探。
陈一锦告诉记者,国外的矿业公司在得到一个矿之后,可能会花上几年时间进一步勘探,直到摸清更可靠的储量,而后才进入整体开发,“国内显然通常不是这样的,带来的问题不止是长远的效益差异很大,还衍生出严重的环境和安全问题。”
“尤其是金价上涨的时候,每挖出一堆就成了利润”,陈一锦在沟通中熟悉了国内黄金企业的思维方式,“但这给未来攒了大把大把的麻烦。”
已习惯茅台的杰克仍然弄不懂为何国内的黄金企业如此“专注”于采掘。“沿着山东胶东半岛的高速公路行驶,就能看见一个接一个的采矿竖井,这些小矿井年产金量在3万-6万盎司,但归根到底都在采掘同一个矿带。” 在6月中旬的一次论坛上,他对台下的听众说。
“计划体制”,杰克娴熟地使用他到中国学会的一个比较复杂的常用词,作为他对上述现象的总结,“计划体制的目的,在于使得已查明储量的矿体开发时间尽可能长久,结果就是这些世界级的矿体均被当作一系列小规模的矿来开发。”
这种“以探代采”的做法,最后导致的境况被杰克称为“矛盾混合体”——南非统领了黄金生产领域长达一个世纪,而中国如今取而代之成为世界最大的产金国,却因勘探投入不足,在储量排名上仅居世界第七。
“中国缺少世界级的矿体。”许多中国的业内人士这样告诉杰克,而显然持否定意见的他委婉地说:“我并不确定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责任编辑:王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