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银” 永兴10年稳居全国白银生产第一县
2011年04月25日 8:50 414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贵金属
“中国银都”湖南永兴县,白银产量占全国1/4,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一大白银生产县,亦是湖南的经济强县。
有意思的是,该县境内并没有银矿。在当地,回收冶炼金银已有300多年历史,通过父传子承,师授徒继,这门独特的民间传统工艺,逐步发展成为从废气、废渣、废液中提炼金、银、铅、铋等贵重金属的传统产业。
湖南鑫达银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国白银行业三强企业,亦是湖南省百强企业,真正形成了从“三废”回收冶炼、提纯、精深加工再到工业旅游于一体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图为该公司工人在制作银制工艺品模具。
随着资源的枯竭,如何继续创造“没有银矿的银都奇迹”?永兴县县委书记陈方敏透露,永兴将通过创新金银冶炼技术和资源循环利用,开发“城市矿产”经济(稀贵金属回收利用产业),做优稀贵金属精深提炼加工。
近年来,通过产业转型,永兴县传统冶炼产业由过去的家家点火、户户冒烟,最多时全县有小作坊2110多家,发展到现在拥有规模企业128家,一园七区,走出了一条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子,通过变废为宝成了全国第一大产银县。
2010年,全县生产白银2050吨、黄金7.1吨、铋4300吨、铂族金属2.6吨、其它有色金属16万吨。年处理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各类废渣(液)在100万吨以上,相当于从原矿中提取等量金属减少废渣排放1000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万吨以上,同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0万吨,节水5263万吨,为国家环保和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
2010年,全县工业重复用水率为96%,比上年提高4.6%,高于国家2009年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60吨,比上年削减34.3%,循环经济万元GDP能耗为0.193吨标准煤。
“十二五”期间,永兴县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独具活力的国家“城市矿产”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化示范基地。同时,大力发展综合回收工艺改造升级技术、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技术、污染治理技术,不卖粗坯卖精品卖技术,白银精深加工率达到35%。
2011年全县力争生产白银2100吨、黄金7.2吨、铂族金属2.6吨、有色金属18万吨。
而为了获得在国际稀贵金属市场的定价权,永兴县将建立国内第一家稀贵金属交易所——湖南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总投资为2.6亿人民币、占地150亩,已于去年9月底在永兴县动工。
该交易所建成后年预计交易量超2000亿元,将使永兴成为国际稀贵金属交易的定价中心、贸易中心和信息中心。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