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金银工业的发展历程
2011年02月23日 15:11 1723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贵金属
(四)金银工业在改革开放30年中开拓前进,走向市场
改革开放给中国金银工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1.伴生银和矿产银并举,白银生产企业增加
1994年国家取消开发黄金、白银地勘基金,并实行有偿使用。为此,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于1994年10月成立了鑫达金银开发中心,将过去投放给企业的金银开发基金、白银地勘基金、金银外汇分成及有关债权,转由鑫达金银开发中心经营管理。鑫达金银开发中心以资金为纽带,相继对国内主要银矿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涉及的企业有广东廉江银矿、广西凤银矿冶等,国内原生矿产银进一步发展。
从事银精矿直接冶炼提取的冶炼厂由山东省招远市金翅岭金矿、湖北银矿、河北丰宁银矿等,这而金银矿均采用氰化-锌粉置换工艺。在此期间,随着铅锌铜的不断发展,伴生银生产企业也不断增加。沈阳冶炼厂、株洲冶炼厂、白银公司、云南冶炼厂、韶关冶炼厂、贵溪冶炼厂和昆明冶炼厂等是主要的副产白银生产企业。白银生产企业的增加带来白银产量的增长,国内白银产量从1983年的591吨增加到1998年的1299吨,增长了2.2倍。
2.黄金(伴生金)生产快速发展,特色突出
1978年以后,我国黄金工业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不断蓬勃发展,2008年中国黄金常量超过世界产金大国南非,成为全球第一大产金国。30年黄金工业的发展,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随着国内金矿的不断被开发,有色黄金产量占全国黄金总产量的比重在缩小;而从进入21世纪,则是我国黄金工业的的高速发展时期。1978年国内黄金产量19.673吨,其中有色副产产量为12.286吨,占黄金总产量的62.45%;到了2008年,全国完成黄金产量282.007吨,较1978年产量增长了14.33倍;其中有色黄金产量为53.456吨,较1978年产量增长了4.35倍,占全国黄金总产量比重为18.95%。不过随着国内有色,黄金公司纷纷向多元化矿业公司发展,未来有色黄金产量占全国黄金总产量的比重将基本维持稳定。
根据国家工信部原材料司和中国黄金协会材料显示,多年来的发展我国黄金工业目前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大型黄金企业主导我国黄金工业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多年的兼并重组,黄金行业组织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我国黄金开采企业数量从2003年的1211家减少到目前的700家左右。2008年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紫金矿业股份公司、山东招金集团公司、灵宝黄金股份等10家大型企业产金109吨,占黄金行业矿产金产量的46.8%,实现利润85亿元,占全行业的68.5%,保有黄金资源储量3200吨左右,占全国的60%以上。同2003年相比,上述10家企业产量、效益、保有储量占行业比重分别提高20%以上,大型黄金企业主导我国黄金工业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2)金矿勘探成果不断:在黄金地勘资金等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引导下,我国金矿勘探取得了显著成效,除了武警黄金部队外,很多商业资金纷纷进入黄金勘探领域。单是2008年,全国新增金矿储量750吨左右,同比增长7%。其中山东焦家金矿深部新增资源100多吨,河南嵩县牛头沟矿区新增资源储量60多吨。武警黄金部队甘肃阳山162吨金矿资源量探矿权通过招标方式转让国内大型黄金企业,中央和地方财政可收入矿权价款21.8亿元。
(3)技术改造促进黄金工业内涵式发展:我国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细菌氧化、原矿焙烧、加压氧化等处理难选冶金矿技术、复杂条件金矿开采技术工艺被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我国金矿资源综合利用能力。目前,我国难选冶金矿资源选冶回收率达到85%以上,居于世界领先水平;金矿最大开采深度达到了1500m。依托技术优势,通过加强改造,建成了一批资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耗少、高产量、高效益的黄金生产基地,大量落后设备被大型、高效的先进设备取代。
(4)黄金企业利用境外资源有新进展:随着改革开发,我国大型黄金企业纷纷走出国门进行矿业开发,2008年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以2.18亿美元收购艾芬豪所持金山矿业公司41.99%股份;此外紫金矿业股份公司在塔吉克斯坦建成一座大型金矿,2008年产金近1吨并取得较好效益;灵宝黄金股份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某金矿的基建工作进展顺利,预计2009年下半年可产黄金1吨。山东黄金集团、招金矿业集团等纷纷不惧海内外,重整产业布局。我国普遍加强了对境外大型资源项目、重要矿产地资源开发的跟踪研究,为下步工作做了充分准备。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