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最贵污染罚单丈量环保整治差距
2011年02月18日 9:59 8895次浏览 来源: 南方日报 分类: 贵金属
差距:国内:违法成本偏低 罚款数额缩水 国际:政府出面诉讼 追讨民事赔偿
广东省社科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王丽娟助理研究员表示,环境成本长期被低估,也反映在我国出口的一些产品价值偏低,偷排污染后的违法成本大大低于其治理成本,这就造成企业宁愿被罚款也要偷排。专家们建议,环保体系能够垂直管理,“从执法上看,环保这样能脱离地方政府限制的纵向的管理,排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使得监督机构敢管敢罚。”
中国经济法学会理事、暨南大学法学教授李伯侨表示,对于一些造成严重污染的事件,西方国家有集团公益诉讼制度,即政府可以损害公共利益为由,起诉污染企业,为受害者追讨民事赔偿。但国内的公益诉讼仅局限在刑事案件,对污染事件的处理大多局限在政府部门的行政处罚,在民事索赔上仍是不告不理的原则,受害者如果主动起诉的话,往往因为单打独斗、取证困难等问题,难以与企业抗衡。如仅仅依靠政府的行政处罚,由于技术手段限制、污染企业和地方政府往往存在利益联系等原因,罚款数额就会缩水,像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处罚3000万,对于一个年利润近50亿的上市企业来说,根本罚不到痛处。
专家们表示,相信我国环境保护法制将逐步完善、执法力度逐步提高,企业的污染成本也会增加。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