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甲醇点燃中国化工反倾销拉锯战

2009年07月02日 9:13 344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2009年1~4月,海外甲醇销量同比剧增838.3%。这一数据成为了化工业一场反倾销战的导火索之一。7天前,中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沙特阿拉伯等地的进口甲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确定的倾销调查期为2008年4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
  一场关乎中国化工产业命运、涉及到多种化工产品的反倾销战役正在悄然打响。
  倾销冲击波
  近年来,进口甲醇已开始冲击中国市场。
  中国石化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我国进口甲醇数量明显增加,2008年共进口143.4万吨,同比增长69.7%,达到2003年以来的最高值。
  进入2009年后,海外甲醇的冲击进一步加大。
  2009年以来,甲醇进口量更是迅速飙升,1~4月累计进口量达到224.7万吨,海外甲醇销量同比剧增838.3%。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冯世良指出,“销量剧增正是倾销行为的表现之一。”
  但与国内甲醇产品相比,进口甲醇的价格却要低出不少。
  据兖矿煤化供销有限公司甲醇部副部长颛孙玉柱介绍,目前中东地区甲醇到我国华东地区的成本价格约在1400-1600元/吨之间。而国内甲醇行业平均生产成本在1850元/吨。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国内甲醇企业减产、停车现象严重。今年一季度,全国甲醇企业平均开工率只有30%左右,企业亏损面急剧扩大,九成以上的企业亏损,且亏损额进一步加剧。
  从近年我国甲醇进口的来源分布看,中东地区的数量最大,占总进口量的56.42%。
  颛孙玉柱表示,目前国外大型甲醇装置大都建在具有丰富廉价的天然气资源地区,如中东、新西兰、特立尼达、墨西哥等地区,廉价的原料加上大规模的生产装置和先进的工艺技术,使得这些甲醇装置的生产成本较低,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即使在美国等天然气价格相对较高的地区,由于甲醇装置的大型化和采用了先进的工艺技术,其生产成本也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
  低价进口甲醇对国内甲醇产业的危害性已有所显现。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国内甲醇表观消费量增幅高达51.5%,但是国内甲醇产量前5个月却下降了11.2%。
  颛孙玉柱认为,近年来,我国每年都进口大量的甲醇,给国内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对国内企业尤其不利的是,甲醇产能过剩的形势正在恶化。
  截至2008年,我国甲醇生产装置200多套,总产能达1900万吨,其中以煤为原料的甲醇约占68%。
  颛孙玉柱表示,2009年全国预计新增甲醇装置18套,生产能力约为850万吨。预测2015年国内甲醇产业生产能力将达到4000万吨,消费量3500万吨左右,产品过剩500万吨左右。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