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黄金部队“十一五”探金矿 成果丰硕
2011年01月18日 10:39 12345次浏览 来源: 新华网 分类: 贵金属
脚踏一方金山就有一座精神丰碑矗立
金山是黄金兵用科技的力量托举的,也是用金色的心灵铸就的。寻金人,金子心。笔调是浪漫的,内容是写实的。
寻金,是艰险的。大概金子为了显示她的高贵,更加钟情于崇山峻岭、大漠戈壁等人迹罕至的地方。然而,山再高高不过黄金兵的意志,路再坚坚不过黄金兵的铁脚板。毛泽东诗云:“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寨上金矿就在红军长征走过的岷山脚下。如今,黄金官兵在这里共发现金矿脉30条,圈定工业矿体26个,探明金资源量127.3吨,老区人民着实笑开了颜。岷山属青藏高原支脉,官兵工作区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高寒缺氧,夏季常有冰雹,冬季最低温达零下三十度。本世纪初,黄金五支队官兵把脚板伸进了这冰雪覆盖的八百里秦川。进驻之初,部队没有营房,官兵就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拾柴做饭,破冰取水,夜晚像被丢进冰窖,靠拥抱取暖入眠。就是这样他们发现了成矿矿脉。山路狭长,工作车无法进入,几十吨重的钻探设备被官兵们拆卸开来,像蚂蚁搬家一样,一遍遍人拉肩扛地运上山去。高原上行走对人来说都是一种考验,更何况负重,每一个动作都几乎是在透支生命。冰凉的钻杆能粘掉人的手皮,后背佝偻得像尖尖的月牙,肩膀经不住摩擦便张开血红的嘴巴。然而,志可烁金的毅力支撑着官兵个个是“不倒翁”。沙尘暴、山洪、泥石流也不时光顾一下远道而来的寻金兵。一次,大雨连下了半个月,冲毁了矿区通往山外的唯一一条小路。几十名官兵被困山上。蔬菜没了,就从原本扔掉的烂叶中挑出好些的洗净煮汤;粮食没了,就把唯一剩下的半袋黄豆分成十几份,每人每天一小碗盐水煮黄豆。就这样苦撑三天等来援兵。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第二天天刚放晴,轰隆的钻机声再次响彻山谷,打了十几年钻、钻孔长度加起来能绕赤道一圈的钻机机长、五级士官苗波说了声:“天真蓝呀,伸手都能抓到云。”便带着机组成员又投入紧张的施工。
寻金,是辛劳的。每一座金山都洒满了黄金兵的汗水甚至血水。哈达门沟金矿深暗的山洞吐着飕飕的凉气,洞顶是有棱有角的“低头”石,岩缝渗出的水滴成串滴到地下。八个坑探兵全副武装,头戴安全帽,里面裹紧棉衣御寒,外面套上雨衣挡水,脸上戴着防尘面具,手脚套着防水手套和高桩雨靴,端起20多公斤重的劈岩机咯吱吱切割岩石,呛鼻的粉尘扑面而来,一天下来,酷似泥雕粉砌的秦皇兵俑……二十多岁的青春韶华,不在流光溢彩的舞台,却堪称铁骨铮铮的新时代“好男儿”!当被问道这样苦不苦时,他们说,和为了哈达门沟付出生命代价的二支队高级工程师冯辰旺比,这算不上苦。冯辰旺的脚步踏遍了内蒙古的每条山脉,因为劳累过度引发脑溢血,10年前的一个夜晚长眠在加班撰写的哈达门沟地质报告旁。从此,他化作乌拉山上的丰碑,激励着战友踏着他的足迹前行。同样令人动容的是黄金五支队支队长张宝河,这位优秀大学生干部因为长期在110分贝的钻探噪声环境下工作,28岁患上神经性耳聋,要依赖高倍助听器生活,但身体的残缺让他的心灵更加坚强,2008年,为了攻克寨上技术瓶颈,他抱着被褥住进机台,在矿区领衔建立泥浆实验室,通宵达旦搞测试,终于探索出人工造壁、高质量无固相冲洗液配合钻进等新技术,使寨上勘探峰回路转,资源量突破百吨。
寻金,是孤寂的。一座金山,承载一茬茬黄金兵的默默拼搏和奉献。阳山和寨上金矿,找了10年;哈达门沟金矿突破百吨,等了25年。漫长的岁月里,黄金兵与大山为伍,与钻塔为伴,远离尘世喧嚣,满载乡愁故思。从早春出队到深秋收队,黄金兵和亲人团聚的时间可以掰着指头数得清。“将士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岳连雄,第一批进入寨上矿区的技术先锋,和战友亲手捧出了金娃娃,却和自己的娃娃擦肩而过。2002年,当他正风餐露宿地在寨上寻找金山的蛛丝马迹时,接到了家里的电话:妻子由于无人照顾、劳累过度流产了。望着无尽的大山,他泪如雨下,心头一遍遍呼喊:我未出生的孩子,爸爸对不起你和妈妈,请原谅爸爸的无情,他是在为祖国找金娃娃,今生爸爸与你失之交臂,如果有来世,请让爸爸与你再续前缘。“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情,是一名忠诚卫士为国为家的大爱情怀。2009年以来,哈达门沟矿区进入百吨攻坚期,许多官兵自愿放弃休假。当弟弟发生意外躺在医院昏迷不醒时,二支队二中队干部项磊正全心设计着钻孔;当交往5年的女友给蔡国强发来最后通牒:再不结婚就分手时,小蔡说,大家像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着哈达门沟过百吨,心提到嗓子眼上,我怎么能临阵脱逃,让我和大家继续并肩作战吧。女友妥协了,对事业这么坚贞的小伙子对爱情能不坚贞吗?他们约好,等哈达门沟过百吨,就立马结婚。类似的故事在黄金部队比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还要丰富。
寻金,更是幸福的。这幸福,来源于寻金经历所积累的无与伦比的人生财富。2010年9月,退伍老兵杨雷的一封信飘然来到矿区:“听说哈达门沟要突破百吨了,作为一名老兵,我感到由衷高兴,感谢部队,感谢哈达门沟,我今天走上公司部门副经理的岗位,都得益于哈达门沟岁月教会我的吃苦、拼搏、团结和奉献。敬礼,我的战友,敬礼,哈达门沟!”这幸福,更来源于金山传递给千家万户的幸福。二支队二中队主任工程师陈海舰是哈达门沟金矿的功臣,他的“乌拉山下热锅成矿”机理使313号矿脉资源量突破50吨,看着这条“金龙”,他说:“找了这么多年矿,我亲眼见证了大山周边翻天覆地的变化,矿厂建起来了,经济发展起来了,村民富起来了,看着这一切,谁能说我们黄金兵不幸福呢?”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