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热点 看多行业兼并重组概念再启

2011年01月06日 9:53 230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华体会体育

  年初,上市公司兼并重组风重又刮起,继中投二号拟重组央企稀土业务外,煤炭、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均传出重组呼声。分析师表示,投资者除关注整合的消息、传闻外,一些曾因为重大兼并重组事项停牌后终止的公司、行业潜力良好而亟待结构转型的央企、筹码高度集中且流动性异常的公司也是兼并重组的潜力股。重组会给投资带来哪些新的热点?又将带来哪些“生僻行业”的兴起?

  稀土
  消息:1月1日有消息称,中投二号已经持有五矿股份的股权,接下来将持股中国铝业,并对这两家央企的稀土资源进行整合。但目前这一消息并没有被确认。
  现状:去年12月份,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当时就有“打造整体上市平台”的说法。而中国铝业的稀土产业主打南方市场,其下属除稀土外,还有铝业、铜业等六大方面的业务。业内预计在此次重组中,稀土板块或将被剥离。
  分析:诚浩证券研发部徐滢认为,稀土行业内部整合整体趋势向好,尤其是在有可能提高国际稀土定价权的情况下,重组将提升部分相关企业的经营规模,尤其是稀土深加工的发展也将带来新的投资和就业机会。但稀土公司向来以资源优势取胜,央企整合将不可避免地给地方的经营和利益带来损害,因重组而带来的人员变动也会影响到地方居民和企业员工。

  煤炭
  政策:使全国煤矿企业数量特别是小煤矿数量明显减少,达到形成一批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煤矿企业年均产能提高到80万吨以上,特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的目标。
  现状:2010年通胀形势促成煤价上涨;节能减排使新建产能增速逐渐下降;西部煤炭继续受交通运力不足所限。目前煤炭股估值较低,昨日煤炭采选板块净流入15.74亿元。
  分析:湘财证券首席分析师祁大鹏认为,兼并重组对煤炭行业来说主要意味着源头产量的收缩和规范,这将导致部分煤种开发成本和价格上涨,但相对也会带来一些小型煤矿公司的扩张和集中,如兰花科创、潞安环能、神火股份、兖州煤业。其中,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区是煤炭大省,其上市公司具有较大的整合及资产注入空间。

  新能源汽车
  政策:汽车业“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提到,预计2015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达到2500万辆,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其中自主品牌轿车国内份额超过40%。此外, 2015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占产销量的比例超过10%。未来计划形成2至3家产销规模超过3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4至5家产销规模超过15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
  现状:目前新能源汽车利好政策及补贴不断,但一些技术导致成本较高的问题也依然存在,此外,未有能够涵盖较完整产业链的上市公司。
  分析:田文世认为,新能源汽车相关个股中,涉及关键零部件如动力系统、电池的上市公司将有所发展,如中信德安、德赛电池、亿纬锂能等。国家现在已经表示,力争形成3至5家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骨干企业,其产业集中度要超过60%,投资者可重点关注这些主要企业以及相关产业链。

  高铁
  消息:近日,国内两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中国南车集团、中国北车集团合并的消息传出,消息称国资委、铁道部等相关部门正就相关问题进行酝酿和论证,且“十二五”期间,国资委除了继续推动将122家央企缩减至100家以内的任务,还要在此基础上打造30-50家“精品”央企,南车集团名列其中。
  现状:时下轻轨、高铁风行,南车、北车两巨头本就是前景可期的个股。虽然目前“两车”合并仍是预想,但带来的效应却非同一般,中国南车1月4日大涨9.8%,昨日开盘后又飞速拉升,20分钟内涨0.7元;中国北车4日涨停,昨日更逆市涨逾3%。
  分析:信达期货东北总部总经理田文世认为,目前我国运力仍不算充足,动车扩容仍有空间,据此前的数据,我国25个城市都要建设轨道交通系统,预计2015年前后将新建79条轨道交通线路,总里程逾2000公里,南车北车一旦重组,将给运营控制和零部件生产、调配带来更多方便,从而提高上游产业链的利润。


  钢铁
  政策:《钢铁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力争到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产能在5000万吨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形成若干个产能在1000~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
  现状:按目前的供需来看,预计2011年行业利润不会有大幅提升,但“十二五”规划中多个项目的建设或将促使钢价反弹。
  分析:徐滢认为,已经重组并购和具有预期的河北钢铁、马钢、沙钢、华菱集团、首钢,其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将带来进一步的利润。此外,钢铁行业内部或将出现明显分化,有矿产资源及产业链产品优势的公司将获得更大利润,特种钢、高端制造业用钢及城市基建用钢等将有所受益。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