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巨头入粤 龙穴列位三大造船基地
2009年06月24日 10:26 3170次浏览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高凌云 张琰
30 .8万吨载重、可停直升机的“新埔洋”号一改广州造小船的历史。但在金融危机之下是否生不逢时?
一艘30.8万吨载重,可停直升机的超大型原油船“新埔洋”号,日前在位于广州珠江出海口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龙穴造船基地出坞,改写了广州不能建10万吨以上大型船舶的造船史。
中船广州龙穴造船有限公司这个前期投资45亿的造船基地,在2007年造船业最火爆时被发改委批复,2008年一期完工投入使用。刚刚投产就赶上了金融危机,可谓生不逢时。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全球新成交船舶同比降幅达97%;5月份,全球造船业甚至出现了整月“零订单”的记录。“现在还不算是中国造船业最坏的时候,中国企业此前接单的数量还比较多,这两三年内还有活干,面临的主要问题只是延期和价格重谈。但如果没有订单的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到2012年可能真的会面临断粮。”中信建投分析师高晓春指出。更有激进的观点认为,到2010年,造船业就会迎来“断粮”危机。
本来就“营养不良”的广东造船业,本指望着龙穴船舶基地建成实现“补血”,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其一出生就不得不面临着全球性“断粮”危机。如何度过这场危机,就成为摆在广东造船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多重政策吸引央企巨头入粤
龙穴造船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运总公司三大中央直属企业联手入粤,打造的我国第三大造船基地。刚刚出坞的“新埔洋”号油轮堪称商用船舶的“航母”,也是龙穴造船基地出坞的第一艘船,一举改写广州不能建造10万吨以上大型船舶的历史,跻身我国三大造船基地。
事实上,广东省的造船工业相比环渤海、长江口等地,一直以来就有较大的差距,船舶生产配套能力不强,基础较差。三大央企缘何将合资企业落户广州?这中间起最大作用的是产业扶持政策推动,2006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将重点建设环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广州抓住了先机。广东省公布的关于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中,船舶制造业被列为先进制造业五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在今年初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船舶与汽车、钢铁、石化等一起被列为未来10多年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
然而,金融危机的不期而至,使得龙穴造船基地面临严峻的挑战:订单会不会减少?后续资金投入会不会跟得上?对此担忧,中船集团公司总经理谭作均表示,龙穴造船基地是三大央企联手打通上下游,产业联动的产物。上游成本最大的是钢,把宝钢引入,极大地减少了上游供应成本。而另一个投资人中国海运,则能给龙穴造船基地带来大量的订单。产业连贯通,使得龙穴造船基地的竞争优势明显。
广州中船龙穴造船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立平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透露:“订单,上游供应,以及融资的解决能确保龙穴造船顺利过冬。目前龙穴手持船舶订单18艘共计416万载重吨,交船期排至2011年底。”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