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发展:供应链金融上线,货押赎货仅需5分钟
2010年12月03日 13:35 179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华体会体育
国内银行业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创新实践方兴未艾。2009年中,在国内最早推出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深圳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深发展”)再领风气之先,推出“线上供应链金融”。截至2010年9月9日,其用户已突破1000家。
在供应链金融兴起的这几年,很多中小企业从中受益,冯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2003年还没有‘供应链金融’的提法。”冯女士告诉记者。当年她在东莞经营汽车销售的4S店正需要借一笔发展资金,而深发展与众不同的融资方式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往中小企业没有土地房产等抵押物,很难从银行借到钱。”冯女士说:“而且如果企业以100万元的房产做抵押贷款,银行一般要打个七八折,大约能贷款七八十万元。但用供应链金融模式从深发展贷款100万元,企业不需固定资产作抵押,只要交30万元保证金。”
“当时,我们公司、深发展和我们的供应商长城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汽车’)一起签订了一个三方协议。”冯女士介绍。
三方协议的几个关键环节是:首先4S店向长城汽车提出订单,由长城汽车认可后通知银行,银行以此发放给4S店相应的授信;其次,深发展指定长城汽车发货运输的物流公司,汽车合格证由物流公司交银行,再转交监管方保管;接下来,银行根据4S店补充保证金的情况,向监管方提示,允许4S店提取商品车及其合格证的数量;最后,4S店在贷款或票据到期前一定时间仍未完全赎车的情况下,长城汽车可将剩余的抵质押商品车调剂给其他经销商销售。
从深发展获得贷款,冯女士的4S店并非个案。2006年深发展升级“1+N”供应链融资服务,率先在全国正式推出供应链金融品牌,众多的汽车经销商也都从深发展获得了供应链金融服务。
到了2008年,深发展以广州分行为主办行与长城汽车签订了总对总战略合约,开始了与汽车生产厂商这样的核心企业的合作、并向其上下游企业延伸业务的新路线。目前深发展正在同时为长城汽车的100多家经销商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长之中。2009年,冯女士又在山东潍坊投资成立了一家分公司,深发展也跟进给予授信支持。
事实上,供应链金融是将产业上下游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提供融资服务。这样一来,解决了供应链上相关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使它们快速成长,也进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甚至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深发展的带头下,现在,国内多数银行已经开办供应链金融服务。
2009年深发展再领风气之先,把供应链金融进一步发展成“线上”形式。
深发展称,线上供应链金融是指,通过银行服务平台与供应链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仓储管理平台无缝衔接,将供应链企业之间交易所引发的商流、资金流、物流展现在多方共用的网络平台之上,实现供应链服务和管理的整体电子化,深发展据此为企业提供无纸化、标准化、便捷高效、低运营成本的金融服务。
“我很喜欢线上供应链金融。”冯女士说,所有与银行往来的资料都从网上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和风险;此外,线上融资审批时间缩短到40分钟左右,赎货(还款)审批时间缩短到5分钟左右;而且业务操作中碰到任何问题,还有具体的经办行深发展广州东山支行专业团队协调跟进。
对于线上供应链金融给企业客户带来的价值,深发展公司产品管理部总经理金晓龙的评价是:“其一,供应链电子商务,使得核心企业真正实现全国乃至全球一盘棋管理,整个链条的交易与办公无纸化在线高速实现,金融服务需要高速跨越时空;其二,这种提速并非简单的企业网银所能解决,因为供应链涉及到核心企业、成员企业,以及物流等多个主体,并且包括需求、生产、供应、物流等环节的信息实时传输与共享,远远超越了支付结算等一般金融服务,不仅要建立起多方衔接的渠道,更重要的是,需要根据供应链全程电子商务的实际,设计包括融资、支付结算和信息服务等在内的全面在线服务解决方案。”
“现在,我们已经在汽车、钢铁、家电等行业,宝钢、一汽夏利、江淮、美的等核心大厂应用了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服务。”金晓龙介绍,截至2010年9月9日,深发展的线上供应链已突破了1000家用户,这标志着作为行业领先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正式迈入成熟运作阶段,也意味着中小企业可以享有更为便利的线上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王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