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四调准备金会否打中股市“七寸”
2010年11月11日 8:48 4108次浏览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分类: 华体会体育
通胀能否“减压”已成后市关键
市场在3000点上方震荡明显加剧。尽管10月份制造业PMI数据显示经济增速已经开始企稳回升,但通胀压力却呈现出加速上升的趋势,使得经济、通胀的格局相对之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经济回升、通胀压力高企也开始加快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向常态水平回归的进程,10日晚间,央行即决定自本月16日起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我们认为,持续攀升的通胀压力将成为后市最大的隐患。
流动性基础决定行情高度
支撑本轮上涨行情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美联储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了市场对流动性扩张预期的持续升温,激发了市场的做多热情。从流动性的角度看,美联储QE2将促使国际资本继续涌向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以及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寻求资本保值。由于QE2的规模过于庞大,目前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和新兴市场股市的表现并不能完全体现QE2实施后的影响。未来原油、黄金、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以及多数新兴市场的股市将难以避免地在国际流动性泛滥的推动下震荡上行。
但A股拥有相对封闭的市场环境,国际流动性泛滥对国内流动性的传导机制比较复杂,究竟能够对A股形成多少流动性支撑还有待观察。仅依靠国际流动性的传导,恐难形成稳固的趋势性上涨行情。
流动性基础关键还在于国内方面。在宏观流动性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资金在不同领域内的再配置是股市流动性的重要来源。市场普遍期待房地产领域的资金流入股市,但国庆节后一线城市住宅成交量普遍大幅下滑,因此对这一跨市场的资金再配置不能抱有过高期望。至于居民存款搬家,只能是赚钱效应显现之后才会出现的情况。今年股市复杂的结构性行情并没有为个人投资者带来过多的赚钱机会,因此居民存款搬家的情况短期内还不会出现。只有国内的宏观流动性处于扩张状态时,股市才具有稳固的流动性基础,并形成趋势性的大行情,而目前显然不是这种情况。
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共舞
国内农产品价格仍将延续上涨趋势。本轮农产品价格上涨具有明显的刚性特征。人口的双峰结构导致初级劳动力的拐点已经出现,初级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断推高农产品价格。之前的CPI上涨主要是粮食和蔬菜价格上涨所致。而随着猪周期上行,下一阶段猪肉价格将会成为CPI的主要推手。目前猪肉价格才刚刚跨过猪粮比的盈亏平衡点,上行空间还有很大。此外,流动性和投机资金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并使得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了非正常上涨。
美联储QE2将加剧输入性通胀压力,并引发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我国的PPI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关联度较高。10月份PMI购进价格指数已经蹿升至69.9%,而这一指数在7月份时仅为50.4%。输入性通胀使得上游原材料价格突然抬头并快速攀升,物价普涨的格局已经形成。CPI与PPI双高、农产品价格和生产资料价格共舞的局面,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出现。
通胀压力过大不利后市
通胀的环境难以孕育大牛市。行情的基础是流动性,而通胀压力的高企一般都会引发政策调控,并削弱市场的流动性基础。2000年以来,CPI、PPI双双超过4%的情况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2004年年中,第二次是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对应的货币政策都处于偏紧状态,并且信贷投放都被明显控制,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下滑。市场在上述两个阶段均出现了单边下跌的局面。当然,目前的情况与上两次有显著的不同,即上两次都处于“高增长、高通胀”的经济过热阶段,政策加力调控的态度非常明确。而目前经济增速刚刚企稳回升,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政策面调控的力度是需要斟酌的。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定调明年的经济政策,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总之,通胀压力的高企将是后市行情的最大隐患,货币政策的操作方向和力度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通胀预期升温导致筹码松动
沪综指创出3160.70点本轮反弹新高后,在高位形成震荡调整走势,并且在本周三对11月5日的跳空缺口进行了不完全回补。在震荡过程中,市场出现筹码松动迹象。10月份CPI数据将要在周四亮相,CPI持续上涨的市场预期非常强烈,在货币紧缩担忧下,市场分歧明显加剧。
有机构日前指出,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系统性低估。该消息对市场心理层面还是造成了负面影响。在9月份CPI数据公布前夕,央行采取了意外加息的措施,那么在10月份CPI数据临近公布时,市场再次敏感。市场也有关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实施差别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传闻出现。此外,央行于11月9日以价格招标方式发行了2010年第九十七期央行票据,发行量320亿元人民币,期限1年,参考收益率2.3437%,较上期上浮0.0524个百分点。此举也被认为是加息信号之一。
市场对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等政策的担忧主要在于对流动性收紧的担忧。本轮反弹行情的出现,主要还是资金面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国际热钱借助人民币升值流入A股市场的可能性,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消息,为合理引导跨境资金流动,应对打击“热钱”违规流入,维护我国涉外经济和金融安全,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加强外汇业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外管局加强监管力度下,热钱或将形成市场“挤出”效应。结合市场近期盘面走势来看,筹码松动迹象或有资金“挤出”之嫌。
从市场行情演绎来看,前期“美元自贬”行情已经逐渐被通胀主题投资取代。本月11日,G20峰会将在首尔召开。美联储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起的国际争议将有升级的趋势。随着美元自贬现象的出现,其他国家也效仿贬值操作,美元自贬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从美元走势看,单边下跌的走势难成常态,因此,美元自贬的进程或将告一段落。美元贬值出现后,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在美元不断贬值的同时,国内商品价格也呈现出上涨效应,通胀预期明显升温。
就大盘技术面而言,由于沪综指日K线形态上呈现出针对11月5日跳空缺口不完全回补的现象,市场悬念开始加大。建议重点关注CPI数据公布与G20峰会引发的市场反应。短期技术上如不能进行修复,MACD指标顶背离走势将彻底形成,市场将进入调整状态,全面反弹行情或将宣告结束。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