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挤压铝材:中国走进世界前列(一)
2009年06月18日 9:56 1562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铝资讯 作者: 王祝堂
挤压材的结构
工业挤压材:工业挤压材的45%左右为交通运输材,而其中的95%以上又为汽车、摩托车挤压材;其次为机器制造挤压材,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韩国等汽车制造业发达的国家是如此,在其他国家则各有所不同。
挤压建筑及结构材:据日本门窗制造者协会的统计(JapanSashManufacturersAssociation),在2008年的建筑挤压材中,窗框的用量占总消费量的63.6%,2007财政年度的为63.9%,2009年财政年度的63.2%,可见日本建筑挤压铝材的消费结构处于极为稳定时期。因为中国没有这方面的统计资料,故介绍日本的,供参考。
回顾工业挤压材发展历程
中国大挤压机的建设及大挤压材的生产始于1956年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的建成投产(当时名为哈尔滨101厂),挤压车间有水压机9台:50MN的1台,35MN的1台,20MN的1台,12.5MN的3台,7.5MN的1台,6MN的立式挤压机2台,其他的都是卧式的,全部从苏联引进,产品的75%以上供航空工业及其他国防工业用,该车间各种产品的生产能力(kt/a):管材0.9,型材3,棒材1.1,线材1,可生产外径6mm~116mm的管材,断面积0.8mm2~250mm2。它是中国首个铝材挤压企业,也是亚洲当时拥有惟一的1台50MN挤压机的企业。挤压车间长408m、宽18m,面积19600m2。1983年从日本宇部兴产公司引进的20MN及13.2MN的油压机各1台,用于生产工业型材,还同时引进了一条16MN的建筑铝材生产线。
西北铝加工厂挤压项目的建设:西北铝加工厂曾用名国营一一三厂,现名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司,挤压车间1968年12月一次试车成功,当时有35MN、20MN、12MN、7.5MN的卧式挤压机各1台,挤压车间3×104余m2,以后又增建了一台从苏联引进的50MN的水压机,从日本宇部兴产公司引进1台25MN双动反向油压机于1986年投产,2005年从德国西马克公司(SMS)引进1台45MN反向挤压机,是中国当时最先进与最大的这类挤压机。45MN反向挤压机的技术参数如下:挤压力:4MN,穿孔力:15.8MN,挤压速度:0.1~25.0mm·s-1,穿孔针直径:95、130、160、200、250mm,可挤坯锭长度:实心500~1500mm、空心500~1000mm,挤压筒直径:320、420mm,制造者:SMSEumuco。到2008年,西北铝加工分公司共有各种挤压机11台。
西南铝加工厂大挤压机项目的建设:西南铝加工厂(又名冶金部112厂,现名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965年开始建设,1970年一步工程的熔铸、压延、锻造3个分厂投产,锻造分厂有1台中国第一重型机器集团公司设计制造的125MN的四柱卧式挤压机1台,挤压筒直径630mm,可挤锭坯的最大直径600mm,仍是迄今亚洲与中国最大的惟一铝挤压机,因为忠旺铝材公司的那台125MN油压机尚未正式投产。
1984年中小管棒型材车间全部建成,有6.5MN~35MN的水压挤压机10台。还建成了1台80MN的水压机,但这台时乖命蹇的大挤压机直到新世纪的钟声长呜时也未投产,在那里静静地躺了近30年无人问津。
工业挤压材的生产:1980年以前中国生产的挤压铝材全部用于工业部门,未在建筑产业获得应用,也就是全部为工业挤压铝材。1980年前除建成上述的3个大的挤压项目外,还在各地建设了一些中小挤压厂如成都铝材厂、上海有色合金厂、上海通用异型铝材厂、长春市有色合金厂、广州型材厂等。截止到1980年末全国各地共有铝材挤压企业约65个,拥有挤压机约176台,除7台是1971年从日本宇部兴产公司引进的为油压机外,其他的均为水压机。
责任编辑:王慧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