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资金五渡赤水滞涨股接力 咬定10龙头股不放松

2010年09月26日 9:37 1245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华体会体育

  两市日成交量升至2700亿元以上后,大资金已转战中盘股,讲述新的故事
  大盘在2700点关口前"五渡赤水",却均告失败。9月17日,农业银行穿头"破脚"的大阴线,刺破了机构盘维持了1个多月的纺织机"脚面"。在此之前,农业银行的走势正应了其采取的发行机制"绿鞋",像极了一双大鞋。
  而就在中小投资者刚刚相信小盘股会"强者恒强"时,近期创业板却带领中小板开始了一段"阶段性崩盘"之旅。
  市场普遍预期小盘股崩盘,估值较低的大盘股会趁机启动,风格转换,但受到"不良资产拨备率提升的征求意见稿"和不对称加息的传言影响,银行股长期横盘后的集体崩溃宣告"二八转换"仅仅是幻想。
  大盘股、小盘股双双崩溃后,市场就此失去了方向,机会到底在哪里?

  中盘滞涨股接力
  市场需要新的逻辑!
  故事很多,但走势却只会有一种。市场的实际走势是资金博弈的结果,这说明最终资金只会相信一个故事。超级细菌、锂电的"鬼故事"讲完了,谁会是下一个故事?
  眼见为实。目前每日活跃在涨幅榜前列的多是中低价位的中盘股。虽然其仍然缺乏明确热点概念,但中低价中盘股本身就是一个题材,而且在这些股票中,多数股票滞涨严重。滞涨股一旦放量启动,等于股性被激活,从而必然会有一定的上涨空间,用行话说,这叫"变性"。
  实际上在小盘股"歇菜"后,中盘股跟上的情况在A股历史上屡屡发生,背后有着股本与资金量匹配的逻辑。在两市成交量较小的情况下,这部分资金只能做动小盘股,而当两市日成交总量缓慢放大到2700亿元以上之时,小盘股较小的股本已经无法完成资金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同时小盘股的炒作也到了一个阶段性高潮,所以资金会转战中盘股,制造新的题材,讲述新的故事。
  反过来说,在成交量较小、市场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如果主力资金去攻击中盘股、大盘股,无异于以卵击石。而只有当成交量超过3200亿以后,大盘股才有启动的可能。
  理财一周报在筛选所有强势股后发现,在这些中低价位的中盘股中,其中的重头戏有重组概念,如具有央企重组概念的株冶集团,随着美元的持续下跌,基本金属在株冶集团和锡业股份的带领下整体启动。此外,还有具有上海国资重组概念的冷门股上海梅林、大众交通
  同时,滨海新区的津滨发展和海西的永安林业等区域概念低价股也保持着一定的活跃度.


  "五渡赤水"意味深长
  自8月2日以来,上证指数五次尝试上攻2700点,均无功而返。观察超级大盘股的走势可以发现,要么已经创了新低,要么就在创新低的路上。
  这恰似多头主力的"五渡赤水"。在当前政策面不利的"天时"下,多头一味迎战很容易被围歼,消极避战只走不打,又不可能争取到主动权,只能以退为进,迂回作战,各个击破。
  9月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将以汽车、钢铁、水泥、机械制造、电解铝、稀土等6大行业为重点,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政策频出+人事大调整+央企整合大限将至",博览财经认为,这预示着央企整合浪潮已扑面而来。盘活存量资源和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是中国政府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两翼",这一"政治使命"决定了政策资源在"央企整合"和"新兴产业"两大领域上的无限度倾斜。
  要想在央企整合浪潮中真正分得一杯羹,最为重要的应是从宏观视野出发,站在中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大局上进行审视,从宏观方向到中观行业,再到微观企业,由上至下逐级筛选框定。
  7月23日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强调,下半年中央企业工作要从着力资源整合、提高运行质量入手,切实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显而易见的一点是,缩减央企数量,不是此次央企整合的最终目的,培育30-50家"大而强"的国际级企业才是终极战略目标。对于此次央企整合浪潮,应将眼光放到整个"十二五"的大背景下进行考量,而不仅仅看到央企数量缩减带来的短期投机机会,更应看到央企"由大变强"的质变过程所带来的长期投资机遇。

[1][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责任编辑: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