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强劲反弹背后:上市公司业绩待考
2010年09月26日 8:22 4110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华体会体育 作者: 张建
产业链毛利面临回归
作为产业链的上游,多晶硅行业显然也面临着市场与技术的两大成本方面的挑战。特别是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曾享受高毛利的多晶硅行业已逐步转向价值回归。
据记者采访了解,自2004年起,多晶硅行业毛利率一直处于快速增长,从最初的30%一度上升到2007年的70%左右。而相反,其下游环节硅片、电池、组件系统却呈现稳定下降趋势。其中,硅片环节的毛利由35%下降到20%,而电池环节则由20%下降到15%,组件系统由10%降至7%左右。2008年多晶硅市场的暴跌则成为各环节毛利分配的转折点。上游多晶硅部分利润逐步向中下游转移,截止2009年其已基本回归至五年前约35%的水平。
显然,市场的超预期仍难以阻挡光伏成本下降成为多晶硅上涨的制约因素。
就在日前,我国第二批280 兆瓦光伏电站招标特许权报价正式出炉。与第一批相较,二轮平均报价整体下行,普遍在0.8~1.0 元每瓦,如果专家组认定价格不低于成本,其中标价格也将最终落此最低价范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对未来国内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预期。“目前国内光伏发电市场远未打开,政府用招标方式意在发现合理并网电价。而只有相对'合理’的最低报价方能在最後的竞标中胜出,一些被认为不能保证正常盈利和工程质量的过低报价,未必能被接受。”
除此之外,海外并网价格一再下调以及削减终端市场财政补贴则对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成本的理性回归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通过市场需求的传导效应,其产业链的稳定价格形成机制无疑将使其向成本最低处靠近。
作为产业链的上游,多晶硅行业显然也面临着市场与技术的两大成本方面的挑战。特别是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曾享受高毛利的多晶硅行业已逐步转向价值回归。
据记者采访了解,自2004年起,多晶硅行业毛利率一直处于快速增长,从最初的30%一度上升到2007年的70%左右。而相反,其下游环节硅片、电池、组件系统却呈现稳定下降趋势。其中,硅片环节的毛利由35%下降到20%,而电池环节则由20%下降到15%,组件系统由10%降至7%左右。2008年多晶硅市场的暴跌则成为各环节毛利分配的转折点。上游多晶硅部分利润逐步向中下游转移,截止2009年其已基本回归至五年前约35%的水平。
“太阳能电池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润率一般是呈自下而上的提高,这跟技术工艺难度及设备投资的大小有关,多晶硅作为产业上端,技术与资本投入要求都较高,利润水平自然要高于下游电池行业的利润水平。”前述多晶硅行业人士如此说到,但他也不否认受下游市场以及相关政策的影响,其合理利润水平与其他环节也不应相差过大。
“各环节的毛利一般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动而呈水平波动,但随着市场的成熟会逐步趋于稳定。而由资本及技术等属性决定的多晶硅行业也理应处于毛利水平的上游。”四川永祥多晶硅总经理冯德志也对记者如此表示。
显而易见,此轮市场反弹则将使得多晶硅企业实现盈利回补。记者采访的前述业内人士大都看好的长期合理水平为30%-40%,与目前市场缓和上涨后的盈利水平大致相当。由此,大多人士认为多晶硅市场报价在突破100美元之后将维持震荡格局。
国金证券研究所也对此做了充分预计。其报告认为,这轮价格上涨的周期是现有企业扩产的周期,大约一年左右,而上涨之后,行业稳定的盈利水平在15-20 万元/吨。“如果盈利低于这一水平,原有企业不会有扩产欲望,这样,随着下游需求不断增长,供需会产生缺口,从而拉动价格上涨;若大幅高于这一水平,则会引发企业扩产增加供给,从而抑制价格。”记者以此折算,其毛利率也大致为30%左右。
责任编辑:lee 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