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发展 中国非标特材装备市场分析
2010年08月27日 16:34 1733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有色装备
3、下游需求统计分析
近年来,我国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带动了非标特材装备行业发展的热潮,促进了产品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石油化工、制盐制碱、煤化工、湿法冶金等传统行业的非标特材装备应用仍在推进,精细化工、海水淡化、核电等新兴行业应用潜力巨大,不可估量。具体来看:
1)化工行业
化学工业广泛涉及高温、高压和腐蚀环境,为非标特材装备应用的主要行业。2009-2012年,我国已批准建设的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及规模化PTA、醋酸项目高达数百项;煤化工项目尽管未来三年不再新批,但已批项目已近140多个;规模化制盐制碱项目也高达数十个,尽管建设周期有所延后,但各批准项目基本未有撤销。《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将大大促进化工领域的发展,从而带动大型重型化的非标特材装备在行业内的应用。
2)湿法冶金
目前,全球铜、铝、镍、铀、约74%的锌都是用湿法冶金进行生产。由于矿石品位的不断降低,湿法冶金技术在有色金属冶炼领域体现出巨大优势。高压反应釜、电解阴(阳)极板、种板、换热器等非标特材装备目前已在行业内得到应用。
2009-2012年我国新建拟建湿法冶金项目约50项。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我国现阶段有色金属产能扩张速度较快,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部分金属的新增冶炼项目受限制。但总的来看,除新建电解铝项目受到国家硬性管制以外,其它达到一定规模的有色金属冶炼项目工程报批基本未受影响。湿法冶金生产的规模化必将带动装备的大型化,为具备高技术特点的非标特材装备提供可靠的应用空间。
3)电力
火电站和核电站冷凝器多为铝青铜材质,但沿海的电站所用冷却水为海水,部分内陆电站冷却水污染严重,对冷凝器造成较大腐蚀,拓宽了特材在火电领域的应用空间。此外,我国电力供应在部分地区仍然较为紧张,2009-2012年我国新建拟建的核电站达19座,带动特材装备在电力领域的应用。
4)其它
除上述行业外,非标特材装备在造纸、纺织、制药、船舶、军工、海洋工程等领域也得到大量应用。包括钛制反应槽、冷凝器等。
我国在建、拟建规模化化工、冶金、核电项目统计一览
行业 |
细分 |
建设单位 |
投产时间 |
产能 |
化工(万吨) |
PTA项目 |
亚东石化(上海)有限公司 |
2010年 |
90 |
翔鹭石化企业(厦门)有限公司) |
2011年 |
150 |
||
嘉兴石化有限公司 |
2012年 |
80 |
||
浙江恒逸集团和荣盛集团 |
2012年 |
200 |
||
亚东石化(上海)有限公司(扩建) |
2012年 |
60 |
||
醋酸项目 |
扬子江乙酰化工有限公司 |
2010年 |
35 |
|
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 |
2011年 |
40 |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榆林煤化有限公司醋酸二期 |
2011年 |
40 |
||
聚氯乙烯 |
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 |
2010年 |
40 |
|
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2010年 |
40 |
||
山东信发化工 |
2012年 |
40 |
||
宁夏金昱元氯碱化工集团 |
2012年 |
40 |
||
烧碱 |
山东大地盐化集团公司 |
2010年 |
60 |
|
江苏新浦(泰兴)化学公司 |
2010年 |
30 |
||
煤制甲醇 |
榆天化有限责任公司 |
2011年 |
140 |
|
山东久泰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11年 |
200 |
||
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2012年 |
300 |
||
核电(万千瓦 |
核电 |
山东乳山红石顶核电 |
2009年申报 |
600 |
湖南岳阳核电项目 |
2009年申报 |
600 |
||
广西白龙核电项目 |
2009年申报 |
600 |
||
福建宁德核电项目 |
2009年申报 |
600 |
||
福建福清核电项目 |
2009年申报 |
600 |
||
广东陆丰核电项目 |
2009年申报 |
600 |
||
河北沧州核电项目 |
2009年申报 |
600 |
||
辽宁红沿河核电一期 |
2009-2013年拟建 |
4×100 |
||
湿法冶金(万吨) |
电解铜 |
湖南宝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
2011年 |
20 |
电解铝 |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2011年 |
20 |
|
电解锌 |
中国铝业重庆80万吨氧化铝项目(复产) |
2010年 |
80 |
|
祥云飞龙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
2011年 |
12.5 |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