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达股份重组夭折带来重创 机构浮亏过亿

2010年06月08日 9:1 285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华体会体育   作者:


  “终止”与“中止”之辩
  一切归咎于重组终止的噩耗。在宏达股份董秘王延俊看来,其直接原因是时间问题。
  “因为标的资产还有些细节问题需要处理,无法在监管层的一月期限内完成。所以短期内,重组不得不终止。”王向记者坦承,商讨未取得预期效果其实也在公司的考虑之中,“毕竟当初重组只是处于酝酿阶段。是否成功本来就尚未确定。”
  5月20日,就在宏达股份停牌当日,记者曾从其内部高层获悉,公司将很可能通过非公开增发股份收购宏达集团位于西藏的铜钼矿。为此,双方已在前几日做好了具体谈判的准备。
  在该公司人士看来,此次重组接触仅仅是公司资产重组前必要的可行性探讨,并未期望有实质的结果。而当时,该标的资产的正式评估报告也尚未出炉。双方的谈判更多是在重组框架上进行。
  涉及到具体细节,无疑使得重组的可变性增大。王延俊称,要在一个月内完成符合重组的标的资产的各项指标存在很大难度。这是条件不成熟的主要原因。不过,到底是哪些细节问题,王却不愿更多透露。
  但其可以肯定的是,此次重组流产并未涉及深层次的资产作价问题。因为对宏达集团而言,通过股权融资获得矿业资产的开发并非仅是出于资产需求的考虑,更多的是出于对宏达股份业绩提升的支持。
  “既然只是时间问题,又何必终止呢?完全可以先中止,等条件成熟再启动。”成都本地某综合类券商人士对此提出质疑。“仅仅是因为技术性原因就终止重组,则无疑对广大股东的不负责任。显而易见的是,复牌公告一出,股价必定跌停。”
  这也成为宏达集团方面的无奈。作为操刀此次重组的主导者,宏达集团某高层认为,按照预期,即在一个平常的交易日公布重组意向的消息,且并未让外界知晓涉及矿业资产的重组,即使是重组失败也会有现在这样复牌即跌停的后果。
  意外正是出在停牌的时机上。而恰好股价异动就在前日征兆性地发生。
  据悉,停牌前的5月19日,宏达股份成交放出6.76亿元的巨量,是前一个月平均每日成交量的近3倍,换手率也猛增4倍,并最终以涨停板报收。据交易明细显示,机构、游资都旗鼓相当地以过亿资金介入。
  前述宏达股份人士并不避讳消息提前泄露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出具公告乃无奈之举。“毕竟市场传闻很多,而公司的确也在做前期接触,再不停牌可能会有更大的麻烦。”
  而事实上,由此而及的非议在翌日已是铺天盖地。坊间直指其消息提前泄露导致的股价涨停问题,同时也质疑宏达股份也很可能涉嫌内幕交易。
  “资产重组本来就具有很多可变因素,所以最后流产也是很平常的事。”前述券商人士分析,对宏达而言,尽管重组未成稍有遗憾,但至少能获得避嫌内幕交易的效果。显然利大于弊。
  对此,公司董秘王延俊看来,从初步接触,到停牌谈判,整个过程显得较为仓促。但基于市场的异动,上市公司又不得不做出及时公告。这使得重组要在既定时间完成不可确定的任务无疑难上加难。
  记者接触的多家上市公司董秘也认为,由于监管层规定的披露时间较短,一般情况很难完成诸如资产收购等较为复杂的重组,所以大多会选择谈得比较成熟的时候披露。如果因外界因素提前公布,则不可避免重组流产的风险。

[1] [2]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