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铝股份:‘高管欠账被计提’事件遭调查
2009年06月01日 8:55 4438次浏览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分类: 铝资讯 作者: 钟正
日前有投资者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反映,关铝股份前董事长、现任总经理李庆,前总经理、现任副董事长王长科,以及董秘郑启家、总会计师阎国刚四位高管,欠公司往来账款逾46万元,并被计提了1%的坏账准备。
针对这一高管欠账被计提的情况,中国证券报记者查阅了2008年关铝股份年报,并在“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关联方往来款项余额”一栏中找到了相关信息,投资者反映的情况完全属实。
坏账计提解释难圆
关铝股份2008年年报披露,王长科欠公司往来账款27.8136万元,郑启家欠10.3989万元,李庆欠5万元,阎国刚欠3万元。但年报并未披露这些往来账款何时开始、如何形成。
年报同时披露,公司已对上述往来应收账款计提了1%的坏账准备。根据关铝股份年报财务报表附注,应收账款账期1年内计提1%,1-2年计提5%,2-3年计提10%。
记者还注意到,公司2008年年报还显示,在报告期初,王长科欠公司往来账款余额为15.7万元,郑启家为14.98万元,李庆为2万元,阎国刚为1万元。这就意味着,这四位高管在2007年就已经欠下了超过30万元的往来账款。
上市公司高管与公司产生往来账款在所难免,但所欠款项被计提坏账准备却极为罕见。尽管关铝股份这4600元的坏账准备相对于公司2008年近5亿元的亏损来说微不足道,但根据年报,这四位欠账高管的年薪都在20万元以上,其中李庆和王长科均为28.66万元,郑启家和阎国刚均为20.995万元。应该说,他们及时还清这些欠款毫无困难。
对此,董秘郑启家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解释说,这些费用都是公司高管的差旅费招待费等借款,因为工作忙没有及时报账。记者反馈此信息后,有投资者表示:“这就更奇怪了,作为常识,差旅费招待费只要在年内以发票及时平账,就不会形成坏账乃至被计提,根本不用四大高管自掏腰包还钱。”
因此,从郑启家之言所得出的结论,无外乎这几种可能:一、四大高管的工作实在繁忙,宁可形成应收账款被计提(四大高管对公司自身的计提制度不可能不了解,何况其中还有总会计师),也挤不出报账的时间,其下属人员也忙得没工夫代办;二、公司财务人员未能及时提醒四大高管还款,从而出现坏账计提的尴尬现象。
关铝股份在2008年度巨亏近5亿元的情况下,管理费用却大增63%。看来,这似乎不是偶然形成。上述投资者认为,如果排除以上两点,问题的性质可能就不太一样了,甚至都可以说高管有恶意侵占公款之嫌。
基本诚信不容违背
暂且不论此事的性质,就算只从技术角度看,也是疑窦丛生。
既然2007年就已形成高管欠款,当年年报和所有临时公告中却找不到这些应收账款的相关信息。而2007年年报显示,该年度计提制度同样是一年内应收款计提1%。
对此,郑启家的回答是,2007年的欠款余额未达到披露标准,但当中国证券报记者追问披露标准是多少时,他又改口说,这可能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有关系,因为2008年公司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无论如何,2007年未对高管欠款及时计提,已与会计制度相悖。
事实上,在2007-2008两年内,关铝股份发布的所有公告中对四大高管欠款只字未提,直到2009年4月14日才在2008年年报中予以披露。
因而有投资者认为,2007、2008年度计提的差异,本身已暴露了财务制度执行的缺陷;而高管若真如公司解释的那样因没工夫报销而被计提坏账,公司管理的懈怠与随意也可见一斑。倘若所有高管或全体员工都能向公司借钱而不还,那是什么后果?这个案例虽然数额不大,但由于高管个人原因形成坏账计提,理论上进一步侵蚀了本已严重亏损的公司利润,也侵蚀了包括广大中小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权益。因此,此事所体现的上市公司高管诚信与规范问题,不容忽视。
责任编辑:wanda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