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国内生物柴油企业遭遇生死迷局
2009年05月20日 10:39 22266次浏览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曹晟源
背景 国内生物柴油之路
1985年,原国家石油部下达任务给上海的内燃机研究所和贵州的山地研究所等几家单位,一起研究植物油代替柴油的项目。1990年,这个项目暂告一段落。据丁以钿介绍,研究小组当时出了一本叫《内燃机的燃料》的书,标志着中国第一代生物柴油技术的开始。
由于野生植物油的生产周期长,从1990年以后,国内开始利用废猪油来生产生物柴油。具体来说,到了1995年、1996年,才逐渐有民营企业开始生产生物柴油。
和民营企业不同,中石油、中石化有国家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但是,它们走在了民营企业的后面。
2006年,中石油才与四川省签订合作开发生物质能源的框架协议,双方将以甘薯和麻风树作为原料,发展生物质能源;同年12月,中石油又和云南省签署框架协议,合作制取生物柴油。2007年初,中石油与国家林业局就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并正式启动在四川、云南的第一批能源林基地建设。
中石化方面,2006年7月,中石化集团在四川攀枝花市建设了一个10万吨/年的生物柴油装置。同月,规模为2000吨/年的生物柴油试验装置在河北建成,总投资约为1800万元。2007年4月13日,中石化还与中粮集团签订《关于发展中国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化工的战略合作协议书》,共同发展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化工。2007年5月2日,中石化与安徽省签署合作发展协议,安徽省将优先与中石化开展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合资合作,实现燃料替代和可持续发展。
据中投顾问的数据,全国现有生物柴油产能万吨以上生产企业26家,其中产能小于5万吨的有13家,5万~10万吨的有7家,达到和超过10万吨的有6家。在这些企业中,产值10亿元以上的只有一家。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