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转型 1800亿建206个循环经济项目
2009年04月29日 9:31 4308次浏览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分类: 相关新闻 作者: 徐炜旋
“压小”破解产能过剩
在目前经济复苏形势尚未明朗的情况下,山西大规模新建大型煤矿引发了业界对山西煤炭产能大规模过剩的担忧。但实际上,在发力大矿建设的同时,新一轮的“压小”整合行动也已经上路。
4月20日,山西省政府下发了2009年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简称《通知》),并宣告成立“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该领导组规格之高被视为“史无前例”。
华泰证券煤炭行业分析师王广举认为,此次山西省对小煤矿整合的力度前所未有,从整合小组领导的级别就可见一斑,而且对小煤矿整合数量、目标,分解明确,且对整合主体要求也更为严厉。
按照《规划》,此次山西省到2011年拟保留的煤矿由原来提出的1500座调低到只保留1000座,也就是在现有的2598座煤矿的基础上压减61.5%;兼并重组整合后的煤炭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年产300万吨,单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
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的具体分解是:2009年和2010年全省国有重点煤炭企业保留矿井为133处,11个市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后的保留矿井数共计867处,各市矿井数量明确限制。
对于整合主体的要求,《通知》要求现已具备年产300万吨规模的地方骨干企业,至少要有一个年产120万吨机械化开采矿井,才能作为煤矿兼并重组的主体;而其他煤炭企业要作为兼并重组主体的,原则上应有一个生产规模在年产90万吨及以上矿井作为支撑。
煤炭行业专家黄腾认为,这种整合模式不是煤炭资源开采的最优模式,因为煤炭资源分布不均使得不少矿井根本无法达到大规模开采的条件。而王广举也认为,这变相增强了国有大矿和被省政府确认为整合主体企业的竞争力,以前小煤矿之间联合重组,单纯在数量上提升企业规模的路子被堵死。
中信证券煤炭行业分析师王野估算,此次整合将关停的地方小煤矿约占地方矿产量70%,最终将影响山西总产量2.15亿吨。
今年以来,山西省小煤矿就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全省一季度仅有189座矿井处于正常生产状态,其中乡镇煤矿49座,其余为国有重点煤矿和国有地方煤矿。
虽然限产与整合从短期看已影响到山西省在煤炭市场的份额,但山西证券煤炭行业分析师张红兵认为,从长期来看,整合措施还是有利于增强山西省对煤炭市场的控制力。他同时认为,如果山西省能维持目前这种整合势头,煤炭行业可以安然度过消费淡季。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