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建筑垃圾 循环发展资源经济
2009年04月01日 14:3 553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相关新闻
找寻对策
针对我国建筑垃圾谁产生谁负责没有具体强制措施、对资源再生等可操作性不高、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制力低导致产业化难以实现等问题,陈家珑提出了如下建议:
对策A:立法先行。
借鉴国外建筑垃圾资源化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一条基本规律是建筑垃圾处理不能光靠技术与市场,必须有政府做为,都是立法先行,对固体废弃物或建筑垃圾有专门的立法,且法律法规健全完善,涉及产生、收集、再生、应用的活动全程,然后,靠高额的税收或强制的处罚措施来推动和吸引企业参与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并且,真正落实了谁产生谁负责的基本原则。
对策B:从产生源头管好。
建筑垃圾处置的源头是搞好建筑垃圾资源化关键,所以应尽快建立一套严格的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制度来落实谁产生谁负责。方法是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首先向行政管理部门提出建筑垃圾排放书面申请,经核准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证,然后凭此再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施工许可证或拆迁许可证。没有取得建筑垃圾处置证的,有关部门不予办理工程开工手续。同时,还应将《建筑垃圾密闭运输方案》提交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备案,明确监管部门和责任,加强信息交流与反馈制度建设,只有建立完善的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建筑垃圾能够进入到建筑垃圾处置设施进行有效处理和再生利用。
对策C: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产业政策及走市场化运作路线。
一个新产业的培育,离不开政府全面而有效的支持,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产业的成熟和发展又必须走市场化的运作路线,才能保证其生命力,保证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外的成功经验是,建筑垃圾处置由政府强制实行,同时给以一定的政策扶持,而具体如何处置交由市场运作。为此,要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作为一个产业去培育发展。
链接:研究与实践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业大有可为
目前,各地对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都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除了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政工程研究院、同济大学等科研人员的科研与实践外,一些有远见的企业也进行了不同的尝试。
由同济大学、上海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上海华东建筑机械厂、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制造厂、上海德滨机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组成的建筑建材业技术创新联盟(上海EF生态环境材料产学研联合体),开发的封闭模块组合式建筑垃圾处理再生骨料回收系统,探索解决建筑垃圾资源化纯化技术、大型化技术、环保化技术三大技术瓶颈,建筑垃圾年处理能力为100万吨。
河北省邯郸市全有生态建材有限公司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标砖和空心砌块,产品已经用于各类建筑包括高层建筑的墙体达几百万平米;北京元泰达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北京首家建筑垃圾处理厂,还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再生仿古砖;北京天实伟创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做道路基层材料的应用研究并做出了一定特色。
从以上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看到我国建筑垃圾循环经济产业大有可为。
元泰达:建成北京首家建筑垃圾处理厂
北京元泰达环保建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北京市首家建筑垃圾处理厂,公司的核心产品是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的混凝土骨料和建筑垃圾制免烧砖,主要产品包括: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再生混凝土、再生墙体砖、再生砂、再生仿古砖等。
目前,公司在建筑垃圾回收及再生利用方面的工程应用效果良好,比如建成了再生混凝土结构试验工程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的新实验楼、在北京旧城改造中用再生古建砖建造了崇文区草厂胡同5条20号院等。
据介绍,公司总经理吴建民看到北京周边被垃圾山所包围,萌发了从事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想法。2000年,他开始从沙石生意转入了对建筑垃圾的研究和开发。尽管走得很艰难,勇气和魄力支持他一路走来。通过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合作,经过多年的反复研究实践,已拥有完全成熟的建筑垃圾回收再生专用利用技术体系。
目前,公司建成的北京市首家建筑垃圾处理厂占地面积70余亩,建筑面积约4000平米,并建成了年消化100万吨建筑垃圾的生产线。
按照每年回收建筑垃圾150万吨(其中主要为混凝土)计算,可替代约120万吨天然石材,价值约6000万元;按一般弃填废混凝土计算,每年可减少填埋占地上千亩,与烧结砖相比每年也可节约土地上千亩。同时对建筑垃圾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影响市容和环境卫生方面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从而为国家节约大量的垃圾处理费和污染防治费用。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