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IPO再现 中建股份预计融资逾400亿
2008年06月02日 8:17 80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于2008年5月30日在中国证监会网站预先披露,其A股发行申请将于6月5日由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中国建筑本次拟发行不超过120亿股A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40%,发行的主承销商为中金公司。
拟发行不超过120亿股 融资规模预计达到426亿元
公告显示,中国建筑是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中国石油(17.92,0.20,1.13%,吧)集团、宝钢集团及中国中化集团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度公司营业收入168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9.2亿元,分别同比2006年增长26.4%和103.9%,显现出了良好的成长态势
作为近期罕有的大盘股,中国建筑计划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此次A股发行筹集资金将分别用于6大类项目,融资规模预计达到426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建筑去年12月10日才宣告成立,报经国务院批准,公司在设立未满3年的情况下申请在境内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中国建筑此次募集资金主要应用于重大工程承包项目的流动资金、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普通住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购置施工机械设备、钢结构加工基地项目等,其余将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本次发行上市将为公司发展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改善公司的资本结构,搭建上市融资平台,并提升公司的国内外市场形象。
根据公告披露,中国建筑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以其全部主营业务资产整体改制设立而来,具有50多年历史和领先的行业地位。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建筑房地产综合企业集团,中国最大的房屋建筑承包商,长期位居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首位,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跨国建筑公司以及全球最大的住宅工程建造商。
2007年,中国建筑在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396位,较2006年排名跃升90位;2007年公司还入选《财富》“全球最受赞赏公司”,是中国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建筑类企业。
主营涉及五大业务
公司的主营业务涉及到房屋建筑工程、国际工程承包、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设计勘察等。根据公告披露信息,公司主要营业收入及利润来源于房屋建筑与房地产开发业务,这两项业务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
在房屋建筑工程领域,中国建筑作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工程建造商和中国最大的房屋建筑承包商,先后承建了一系列超高层、大体量、结构复杂且技术领先的重点工程,包括有“中国第一高楼”之称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中央电视台新址、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地标性工程项目。2007年,公司房屋建筑工程业务的营业收入和分部利润为1,352 亿元和37.2 亿元,分别较2006年增长21.1%和45.9%。
在国际工程承包领域,公司是中国国际工程承包业务的开拓者与领导者,海外经营历史久远,国际化经营模式成熟。在国际权威的《工程新闻记录》(ENR)225家最大国际承包商排名中,公司近二十年来一直雄踞中国公司榜首。近30年来公司累计完成海外业务营业额约占中国企业累计完成对外承包业务营业额的13%,5,000余项承建项目遍布境外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在房地产领域,下属的房地产旗舰公司中国海外在2004年至2006年连续三年名列国内房地产百强企业综合实力第一名。其“中海地产”品牌亦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房地产行业领导品牌第一名。此外,公司还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大的保障性住宅供应商之一。
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领域,公司是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成长最快的企业,已经成功地进入了铁路、特大型桥梁、高速公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等市场,承接了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哈大高速客运专线铁路等一批代表性工程。随着十一五期间国内基础设施投资迅速增长,公司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业务的收入及盈利贡献预期将进一步快速提升。
在设计勘察领域,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综合建筑、市政勘察设计企业集团之一,在机场、酒店、体育场馆、博物馆、古建筑等设计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公司承接的赤道几内亚吉博劳行政新城设计咨询项目合同额高达6.2亿欧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对外设计咨询项目。
2007年沪深两市共有123只新股上市,而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在5个月的时间里只有40多只新股上市,其中大盘股只有4只,分别是中煤能源(20.36,-0.35,-1.69%,吧)、中国铁建(10.76,0.01,0.09%,吧)、金钼股份和紫金矿业(8.66,-0.11,-1.25%,吧)。市场人士认为,中国建筑启动IPO,无疑会给市场分流一部分的一级市场资金,加上IPO对二级市场的扩容,市场的失血情况可能有所加剧。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