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大飞机部件生产不能太过依赖外国制造商
2008年06月10日 14:24 161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为了争取上大飞机项目,我们奋斗了20多年,如今中国人大飞机之梦终于要起飞了。”现年82岁、原国家科委科技干部局局长、大飞机专家金履忠教授昨天激动地对早报记者表示。
曾经担任国产ARJ21支线飞机副总设计师的周济生昨天(8日)透露,大飞机制造零部件中最起码有50%以上需要对外招标。“这其中包括了飞机的发动机、大部分的机载设备和系统。”
据了解,此前我国第一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涡扇支线飞机———ARJ系列飞机项目就有19个全球合作商,其中的关键系统———发动机系统合作商选择了美国的GE公司。而作为ARJ系列飞机的一款,ARJ21-700整架飞机的生产分工,是由中国、巴西、西班牙、比利时和智利等国家的供应商共同完成的。
“当时,ARJ21-700项目招揽了许多世界知名的民航设备供应商:霍尼韦尔和帕克的飞控系统,罗-科的航电设备。”周济生回忆道,“ARJ21-900更有庞巴迪参与设计。”
金屡中昨日也认为,我国目前还没有研制飞机发动机、部分研制机载设备和系统企业的基础,需要和国外进行合作。
但是原ARJ21飞机第一任总设计师吴兴世却表示了相反的意见。他表示,制造方面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到国外的飞机制造厂去转包生产。
“波音、空客可以在全世界进行转包生产,是由于他们的质量管理体系及能力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我国现在的制造能力本身不行,怎么可能要求其他国家的制造厂造出比我国质量更好的飞机部件?”
他认为,“要驾驭国际资源,首先得自己有能力,要自己能干,才能指挥别人干好。如果外国制造商看到中国的制造能力还不如他们,他们不会老老实实按照波音、空客的高标准来制造飞机部件,很有可能降低质量,达到中国的制造要求就行了。”(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