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坦言救市政策恐杯水车薪

2008年06月11日 15:16 107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6月8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国际原油价格冲向140美元每桶。受此影响,昨日沪指暴跌257.34点,两市近千只个股跌停,万亿市值瞬间蒸发。
  “准备金率再次上调1个百分点,其实宣告了几大预期的出现——人民币升值预期存在,热钱还有流入需求;从紧货币政策继续执行,商业银行及房地产业饱受压制。”国都证券策略分析师张翔表示,“股市既然已经破位了,肯定会再度下跌”。
  价格管制政策弊端显现
  知名经济学家易宪容昨天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只是导火索,价格管制才是根本原因。”易宪容表示,国家对于成品油和煤炭等商品的价格管制,已经导致上市公司和相关企业出现亏损,管制脱离了实际情况,市场正是认清了这一点,才会出现集体性恐慌抛售。
  “所谓的外部油价高企,越南经济问题,甚至市场扩容都是间接因素,如果不改变价格管制政策,市场的问题永远不会获得解决。”易宪容表示,提升存款准备金率只是收缩银行业的流动性,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也属间接,而价格管制却直接导致上市公司亏损。
  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知名经济学家清议也表示,如果再不改变“固执乃至教条”的价格管制政策,股市中权重较大的石油、电力、化工行业业绩会全面下滑,中报行情也将“泡汤”,股市进一步下行不可避免。清议列举了一组数据:2007年农、林、牧、渔、水利全行业消费的能源总量仅占国内能源消费总量的3.4%;若按石油计算,消费占比为更低的3.16%。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国的石油消费中,70%是燃料油消费,只有30%是工业消费,也就是说,管制下的货币政策是用人民的钱补贴70%的有车族,是以接近97%的消费限价来维持3%的石油消费成本,政策的目的和效果均难说“符合科学发展观”。
  后市加息不可避免
  清议还表示,存款准备金率调到18%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将是一个顶部区域,如今17.5%的准备金率据此仅有一步之遥。“也就是说,当数量型货币政策已经到顶后,加息将不可避免,而加息导致的影响将使市场进一步恐慌。”
  至于热钱和流动性管制问题,清议认为,央行可以采取两种办法——其一是采取此前美国锁定黄金商品的办法,进行国际化商品的采购,令外汇保值;另外则可以采取此前英国政府的做法,引导手中的货币进行新农村建设等。
  清议告诉记者,央行票据冲抵外汇的资金约17万~18万亿,央行提高准备金率锁定的资金在4.5万亿左右,政府手里的22万亿资金是囤积还是使用,效果肯定不同。本轮通胀的根本原因是曾占世界80%比例的贫穷国家人民对于物质需求的扩张,并且这种需求短时间内无法限制,需求增大导致国际商品涨价,这就造成了所谓输入型通胀。
  “既然需求不可避免,企图用一时的货币政策把这些问题扛过去就成了‘鸵鸟心态’,倒不如直接面对它。”清议认为,放开价格管制起码可以令市场节约使用能源,而不是一方面损害上市公司利益,一方面补贴“有钱人”。
  新的救市政策难盼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表示,市场积弱加上从紧政策影响,进一步走低不言而喻。昨天市场的走势只宣告一点:“反弹已告结束。市场现在需要第三个救市政策出现。另外,昨天市场不排除也有恐慌性抛售,事实上投资者不必过于失去信心。”
  而张翔也认为,目前宏观政策或许只体现了一点——“央行技穷”。张翔认为,很多人表示融资融券将是新的“救市”政策,但由于股市和宏观经济向下的核心未变,任何政策的出现都有可能令市场走低,“大小非压头的情况下,谁敢融资买股票?融券更不必说,投资人大卖特卖,市场将进一步走低。除非真的出台针对‘大小非’的限制政策,而这显然令原本就资金紧张的企业面临更加困窘的境地。”
  清议也认为,当下盼望政策性利好只是一种“幻想”,单靠证监会一家也无法“救市”。货币政策和临时管控市场价格的财政政策已经对经济和股市形成了“两把刀”,前者令6月10日一天股市市值损失1万亿,后者令上市公司业绩亏损,都说明“越紧缩越通胀”,油荒、煤荒和电荒仍将困扰股市的运行。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