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亿美元外资引爆越南危机

2008年06月12日 15:53 88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河内繁荣的景象,让人联想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四年前的河内, 四星及五星级的酒店还屈指可数。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众多漂亮而崭新的国际酒店,以及智能办公楼在河内拔地而起,与周边幽静的旧式楼房形成鲜明的对比。

  旅游行业的高速发展,仅仅是越南近些年来高速增长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中的一个缩影。仅2005年,越南一口气就建了137个酒店,13个高尔夫球场,利用的FDI高达95亿美元。

  越南成为WTO成员以后,FDI涌入越南的热潮,似乎比这里的天气更加火热。

  400亿美元FDI:高通胀的原凶

  据越南统计总局的数据,从越南开始吸收FDI到现在,已经有400亿美元的FDI实际到位。据6月6日越南统计总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字,2008年仅仅半年的时间里,FDI的意向投资金额就达到了150亿美元。仅仅在5月份,越南政府就批准了130个项目,75亿美元的FDI意向投资金额。

  “今年越南的目标是吸引当年60亿美元实际到位的FDI。”2008年较早以前,越南计划与投资部的部长Vo Hong Phuc对当地媒体记者透露。

  从150亿美元意向投资的结构来看,有87%在服务产业,仅有13%在工农业。有一个投资额为50亿美元的项目,由一家名为“亚洲海岸发展”的公司申请,将在越南南部的著名巴地- 斗顿省(Ba Ria-Vung Tau)展开,计划建设9,000个房间的综合性旅游设施,会有酒店、会议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度假休闲中心等组成。

  除了外国直接投资以外,越南经济还正在吸收大把大把的其它形式外资(FOREIGN FUND)。

  据日本经济学家KENICHI OHNO在“越南经济管理评论”上发表的一篇文章,2006年,注入越南经济体的美元中,旅游业47亿美元,海外越侨汇款35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实际到位22亿美元,官方援助计划及贷款总计20亿美元,另外还有各类债券及证券25亿美元。总计150亿美元的外资(FOREIGN FUND)。约占越南2006年600亿美元GDP的25%。2007年数字,虽然没有精准的统计,但是肯定会在150亿美元以上。

  而这些让人兴奋的高额外资注入(FOREIGN FUND),正是越南现在超高通货膨胀,及经济动荡的真正原凶。

  在经济学界,有一个名称专门描述这种现象——“资本项目危机”。而十年前,泰国经历的就是这样的“资本项目危机”。

  “在相同的世界经济情况下,为什么越南的通货膨胀远远高于周边国家,就是因为过度的外资注入,将外部购买力过多的引入越南经济体中。再加上大量外资注入引发的当地消费畅旺,大批项目建设热潮,叠加所产生的超高通胀。” KENICHI OHNO在文中写道。

  “FDI对一国经济本来是好事情。但是在短期内有这么多的FDI注入到越南,好事就会变成坏事。我们目前没有看到越南政府对这方面有什么政策反应。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美国投资银行ROTH CAPITAL的副董事长唐纳德斯特森在接受记者时说。

  越南所吸收的过度流入巨额外资(FDI和其它形式外资),已经沿几条路径推动了经济过热——外资大幅涌入进行投资以后,这些投资资本的对国内经济产生了数倍的拉动效应。消费和建设热潮,推动了原材料和土地的上涨。尽管有种种限制,部分外资还是会进入证券市场,推动证券投机。而畅旺的商品市场会与房市、楼市互相支持,形成螺旋式上涨。当地政府受投资热潮的刺激,大规模举债投资基础设施,造成债务高企。

  巨额美元流入后,越南盾有升值倾向,越南政府为保持出口竞争力回购美元,放出本币,从而造成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会导致内部经济过热,引发越南经济的超高速通货膨胀,而且推动股市楼市高度泡沫化。

  凶险的是,蜂拥而来的FDI并没有主导者,带有极强的逐利预期,其实跟“热钱”有相同的性质甚至在规模上来说,可能比非法渠道进入的热线更大,也更具破坏性。在当地资产市场泡沫破灭的时候,以FDI为主的各类外资,很可能对市场丧失信心,大规模的外撤。或者是承诺投资不再到位。

  这种大规模的经济抽血,会造成当地货币的大幅贬值,造成大量当地经济体的巨额坏账以后,摧毁整个信贷体系,然后进一步彻底摧毁经济。1997年泰国所发生的就是典型的“资本项目危机”。其后果之惨重人人皆知。

  越南几乎走了一模一样的一条路径。在加入WTO的前后时间内,越南胡志明指数从2005年底的307点狂涨到2007年3月份1170点,仅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而这正是FDI和其它形式外资涌入的时候。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