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疯在越南
2008年06月24日 9:19 89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我还有5%的资金在里面,就算全部亏光,起码还有60%以上的收益,我还会进去的。”
即便从断断续续的电话交流中,也能感受到阿伦(化名)对越南股市的狂热。
“10多年前看了潘虹和刘青云主演的《股疯》,我就进了股市,2001年之后沪深几年大熊市,我又受《股疯》的启发,到越南寻找第二个‘上海股市认购证’的机会。”
越南股市的尝试,使浙江人阿伦认识到了新兴市场的伟大力量。带阿伦遨游了一回天堂,又推他下了一次“地狱”的,也是越南股市。
缘聚缘散,皆因潮涨潮落。
2001年:牛刀小试
1999年,阿伦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回到浙江家乡,在地质队的办公室里靠接电话、看报纸打发时日。父亲是做基建的,家境殷实,这反而使生活更显平淡。在那段理想被现实消磨得迷茫岁月里,他看了那部《股疯》的片子,死水般的生活被这部潘虹后期的力作激活,他一纵身跃入股海。
阿伦在A股市场上没能捣腾出什么来。A股在中国入世的2001年冲上2000点高位后,很快就像一棵沉重的圆木结结实实地往下滚,从此4年不起。
仿佛是命运有意安排,2001年夏季,阿伦从父亲一位在越南做贸易的朋友口中得知了刚刚起步的越南股市。这激发起了他股海生涯中的新兴奋点。在这年6月10日国家旅游局宣布开放中国公民赴越南旅游的第三天,他就去了旅游社,到那一看,才发现自己并非先知先觉,旅行社里早已挤满来咨询越南游的市民,目的大致相同——考察越南股市。
阿伦不顾单位领导和家人的反对,向单位请长假去越南,以致付出了被单位开除的代价。
这也挡不住阿伦闯进越南的脚步。在越南下龙湾,他结识了旅行团的“地陪”、越南女孩阮米英(化名)。通过阮米英,阿伦对越南股市有了初步了解。
2000年7月20日,越南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胡志明市开业。最初只有两只股票———越南制冷机电公司和西贡电信电缆器材合资公司,股价都在15000越南盾左右,两家公司流通市值约合人民币1.82亿元。
越南国家证券委员会最初规定每只股票每个交易日涨幅不能超过?%,且每周仅交易3个上午。到2001年时,这个限制放宽到10%,股票增加到5只,大盘开始发飚。2001年6月19日,当阿伦的越南游接近尾声时,他从“越南人网”上查到6月18日的越南股市行情,大盘指数已从100点涨到518.62点,当天就涨了32.28点,涨幅6.6%。
一年前按人民币计算股价8.6元的REE,已经涨到8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45.7元。
可是那时的越南人对股票很少问津,其时的牛市传闻是台湾资金炒上去的。越南的企业也不愿上市,据说是怕影响正常经营。
“刚刚起步的市场才具备巨大的升值潜力。”阿伦摩拳擦掌想马上大干,但就在阿伦到来的这个月,越南证券管理委员会出台政策,规定外国人拥有公开发行的正在流通的股票数最多不得超过总数的20%。中国游客不可能在旅游签证获得的短短七八天里完成越南极其复杂的股市交易资格申请程序。同时,中国的外汇法规限制也游客出境最多只能携带2000美元和6000元人民币。
种种障碍使阿伦怏怏而回。
2002年:入市成熊
但与阮米英的异国情恋却在归国之后的电话里越煲越热。“听你们那边好多浙江人已经用越南本地人的名义在炒股了,本地人要么不感兴趣,要么不懂。”阮米英建议,阿伦可以借她的身份证开户炒股。
尽管两人已经恋爱,阿伦还是给了阮米英远高于当时行情的1000元人民币,作为借用她身份的报酬。
此时,越南股市刚刚结束了一波牛市,从2001年6月27日571点跌到2001年9月的250点左右,几乎回到了原点。
“这应该是底了!”阿伦当机立断,用折合2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购买了越南远程通信光缆制造厂的股票(SAM)。
市场并未如阿伦所料,此后两次反弹都没有超过300点。
那时,由于本地人很少炒股,越南股市主要是两路外资势力在炒作: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其中大陆炒家资金相对弱小,入市也最早,以上海、浙江、广东、广西人士居多。为限制外资投机,越南监管层在2001年6月出台了外资挂股不得超过20%的限令。这导致此后越南股指连续两年狂泻,从2001年6月的571点跌到2003年10月24日的130.91最低点。
熊市期间,阿伦进出了两趟,20万元只获得15%左右的收益。
眼看股市不见起色,为了生存,阿伦用股市里套现的5万元在边境开了间小店,做起了中越边境贸易,同时也开始了和阮米英以夫妻名义的同居。
父母一再劝阿伦退出越南股市,阿伦充耳不闻。“我坚信这样一个新兴市场肯定会起来。”阿伦经常如此安慰阮米英。在每次股价下跌到跌停价格,他们都会将边贸赚得的钱拿去补仓,先后又买入了海防纸业(HAP)、龙安出口(LAF)等个股。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