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八方面完善并购重组审核制度 严防内幕交易

2008年07月03日 10:52 143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相关报道:
  证监会组合拳严控并购重组 廉政三约束
  严防内幕交易 证监会完善并购重组三审制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全程阳光作业
  持续推进制度建设 强化约束机制 上市部从八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并购重组审核业务制度
  2008年5月18日《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为配套做好《重组办法》实施的相关工作,按照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我会《证券期货监督管理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要求,上市部以提高工作透明度、改善服务界面、提高审核效率、加大市场约束机制建设为核心,重点从八个方面进一步推进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业务制度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推行“三公开”,全程“阳光作业”,改善服务界面
  “三公开”即公开申报程序、公开申报流程、公开审核标准。近期,中国证监会上市部落实了三项工作:一是在中国证监会网站公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申报工作指引》,向申报人详细介绍并购重组行政许可申报的时点、窗口和服务指南,改善接待申报工作的服务界面;向社会公开并购重组审核工作的全部流程,接受社会监督;同时明确自接受申报文件至反馈意见阶段为静默期,在此期间中国证监会上市部工作人员不接待申报人及其中介机构,以保证审核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二是按照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中国证监会《证券期货监督管理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根据2005年修订后的《公司法》、《证券法》,以及2006年9月施行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2008年5月施行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网站公示的涉及上市部行政许可事项的法律依据、条件、程序、期限及申报材料清单目录进行了详细更新。三是公布并购重组申报材料指引,通过规范申报材料的标准,简化受理环节的补正程序,提高审核效率和透明度。
  (二)健全“三审制”,实行三审分离、各司其职,构建有效的并购重组监管内部制衡机制
  中国证监会上市部实行“三审制”,即在初审阶段实行双人分工审核、在反馈阶段实行专题会合议复核,在重组委审核阶段强化独立性和公开性原则。双人分工审核是由上市部的并购一处和并购二处分别对审核事项的法律问题和财务问题进行审核;专题会合议复核是由部门主任或者分管主任召集并购一处、二处全体审核人员对前一阶段形成的初审报告进行合议,集体讨论形成反馈意见;在重组委审核阶段严格程序,保证公开性和独立性。“三审程序”为递进关系,相互隔离,后一阶段对前一阶段的审核形成制约机制。
  (三)落实重组委工作三原则,提高重组委的公信力
  健全重组委会议“公开性”的制度保障。严格执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重组审核委员会工作规程》有关程序规定,重组委委员的推荐、审查、公示、聘任等各个环节都实现公开操作,并购重组委会议的召开时间、参会委员、审议事项和表决结果及时公布。
  完善重组委员审核“独立性”的制度保障,健全规范化、正规化和程序化的工作机制。在工作机制上,并购重组委会议召开前三天,相应的召开时间、参会委员名单、拟审议事项等均在中国证监会网站公布。并购重组委会议实行现场记录、录音并建档备查,实现阳光作业。建立重组委员勤勉尽责督导制度,要求重组委员在会前提交审核要点并建档备查;为了防止内幕交易,被提交并购重组委审议的公司股票从报送上会材料直至会议结果公开披露期间一直停牌。重组委会议后对外公布结果。
  提高重组委审核专业化水平,拟通过公开重组委审核意见备忘录的形式,使重组委审核意见形成专业化标准。建立并购重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专家咨询的作用,提高重组委公信力。
  在廉政监督上,并购重组委的廉政建设已纳入中国证监会纪检监督体系,实施了“三个约束”:约束一,每名委员要签署廉政自律承诺书,在中国证监会网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并在中国证监会纪检、人事部门备案。约束二,纪检部门可以对委员实施谈话提醒、投诉检查等工作程序。约束三,聘任委员每年须向中国证监会纪检、人事部门提交述职报告。
  (四)加强重组信息管理制度,建立严密防范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的快速反应机制
  中国证监会建立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监管协调机制,明确要求沪、深证券交易所在对公司重组信息披露和股票交易情况实施一线监管的工作中,应及时向上市部报告重组信息披露和实时监管情况。公司重组前股价异动达到128号文规定标准的,沪、深证券交易所除要求公司将股价异动的相关情况及由此产生的风险进行充分披露外,还应及时组织核查有关交易情况并将核查结果上报上市部。在对上市公司重组信息披露文件进行形式审核中,涉及法规解释、创新或无先例事项以及明显涉嫌违规事项的,交易所应及时向上市部请示意见。通过以上措施,对防范重组过程中的风险建立了较为有效的内控和快速反应机制。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