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质调查拓出富硒之路
2008年07月14日 13:52 172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编者按从1999年开始的中国农业地质调查,到2007年共完成调查面积135万平方公里,调查区域遍及我国31个省(区、市)的主要平原、盆地、近海滩涂、低山丘陵、黄土高原及城市地区。一系列地质调查成果为地方农业生产提供了多方面基础支撑。
到目前,部分阶段性成果已被各地应用到指导农业生产。与此同时,地质大调查设立的西北缺水区找水、红层找水、地方病防治、荒漠化治理等一系列直接改善民生、服务民生的地质项目,让当地人民群众享受到地质调查带来的福祉。
为了加深社会对地质工作的认识,从即日起本报开辟“地质调查关注民生”系列报道专栏。
披着初夏的阳光,站在江西省丰城市一条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富硒路”的新梅公路至董家镇泉溪村的公路起点处,记者看到公路两边各有200米左右纵深的新整理出来的土地。
弯下腰细看,整理过的土地全是风化的红壤。在这些整理好的土地上,新栽了一排排油茶。与这片赤红色土地形成对比的是,远处丘陵上虽然长满了低矮的杂木、有的地方也有成片的尚未成材的松林,但赤红色仍不时裸露其间。在丘陵的低洼处,水稻田分布其间。就是在这样一个典型的红壤丘陵区,世代以农业耕作为主的小乡镇---董家镇,却在2006年一年内完成招商引资4100万元。就在整理后已经栽上高产油茶的土地后面,一排整齐的砖瓦房已经建成,阵阵鸭叫声似乎在不停地向路人宣告着什么。而让董家镇发生这一蜕变的,就是中国农业地质调查。
富硒成果其实就是富民成果
“2004年,国土资源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合作开展了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江西地调院农业地质调查中心负责人衷存堤对记者说,“随后,在4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组织了地调中心近400位地质科研人员,对全区的富硒土壤进行了全面取样,化验、测试和研究,不但发现了大片富硒土地,而且无论是从富硒土壤的连片性,还是从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水土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考虑,丰城董家镇适合进行富硒农产品的规模开发。通过农业地质调查,我们在项目区共发现富硒土壤4205平方公里。”
指着脚下新修的公路、公路边新栽的高产油茶苗及不远处整齐的种鸭养殖房屋,衷存堤说:“地质调查成果能在这里迅速转化成为富民成果,关键是丰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地质工作成果的潜在经济价值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能力。”
他介绍,在这一阶段性成果形成后,他们及时向丰城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汇报,并提出了高起点统一规划、打造全市统一富硒品牌、申请全市统一富硒农产品商标等建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从他们提供的资料中了解到,由于天然硒具有抗癌的特殊功效,富硒农产品已成为市场的宠儿,其价格也往往要高出普通农产品数倍以上。
同其他地区不同的是,透过这一地质调查成果,丰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敏锐地意识到,富硒土壤其实是帮助农民致富、建设新农村最好资源。
于是,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在进行富硒农产品开发、富硒农产品市场考察的基础上,一个以发展富硒农业为主线的新思路迅速在丰城迅速形成,并细化为以地调院推荐的富硒农产品开发区---董家镇为基地,“把富硒农业开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突破点、农民增收的支撑点、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来抓,努力做好富硒品牌这篇大文章,把富硒土壤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力打造中国生态硒谷。
“在这一过程中,丰城市委市政府的另一作法值得推广。”衷存堤说,为了提高农民对开发富硒农产品的认识和积极性,市有关部门在考察的基础上,专门组织了董家镇的村民代表外出考察。通过对外地富硒农业开发现场、农产品市场行情的考察,村民代表们真切地感受到:富硒土壤其实是富民土壤。自己原来生产、以普通价格出售的水稻、大豆、大蒜籽、百合、茶油、春笋、芝麻、花生、辣椒等,原来是备受市场青睐的天然富硒农产品,价格要高出自己原售价数倍以上。
在提高农民认识的同时,丰城市委市政府以江西地调院的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先后到广东、浙江、上海等地进行了开发富硒农产品招商引资活动。随着各投资企业的入驻,丰城特别是董家镇的农业发展,也将逐步走上企业加农户的全新发展模式。为开发富硒农产品而修的专用公路,政府还没来得及命名,已被董家镇的老俵们自发地喊成了富硒路。
地质调查催生出我国第一个生态硒谷
在富硒公路入口处,丰城市委市政府树立了一块巨大的宣传牌,正面是“全力打造中国生态硒谷”的口号,表明了丰城发展富硒产业的目标;背面是“发展富硒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标语,则展示了丰城富硒产业发展的目的。
“这是上海恒寿堂药业公司投资富硒油茶开发项目。”丰城市农业局副局长邹晓阳说完,又将手指向了油茶后整齐的鸭舍对记者说:“这是由华英公司投资4800万元建设的富硒种鸭基地。整个项目将在明年8月建成,届时,这里将成为我国江南最大的樱桃谷鸭种苗基地,年产1500万只国际优良品种SM3型樱桃谷商品代鸭苗。”
在富硒公路上,随着邹晓阳副局长的介绍,丰城借助地质调查成果,大力发展富硒产业的宏图也逐渐在记者胸中逐步明晰起来。按照打造中国生态硒谷-生态富硒产业发展聚集地的定位,董家镇今后将以富硒种、养殖产业为依托,以富硒加工产业为支撑,富硒高新技术转化为突破,打造成我国集富硒产品生产、加工、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富硒产业走廊,以高销售率、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的产品为主。
邹晓阳介绍,根据富硒产业发展规划,董家镇将打造出四大硒产业群,即绿色、有机、生态化的初级富硒产品产业群,功能配套、循环生态、具有比较优势的富硒产品加工产业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效应开放型、国际化的富硒高新技术产业群和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复合丰城历史文化、具备富硒特色的农家旅游产业群。
沿着富硒公路,邹晓阳边走边向记者介绍:“高质量的地质调查成果、高标准的综合开发规划、高起点的基础设施投入、高效益的开发前景,使我市以农业为主体的招商引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介绍,为了创造有利的招商引资环境,丰城市财政投入的1000多万元进行了几大前期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是成立丰城市泉溪富硒食品有限公司,开发出泉溪天然优质富硒大米,并成功注册了商标。二是投资550万元修建新梅公路到董家泉溪村10公里长的公路,使富硒农产品外运时间大大缩短、道路状况大为改善。三是投资700多万元进行系列配套项目建设,包括3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1280亩造地增粮工程、泉溪水库加固工程等。
“政府对基础工程的投资,也极大地增强了投资丰城富硒产业开发者的信心和决心。”邹晓阳介绍,到目前,预计落户丰城富硒基地的企业总投资达3亿元,已经投入的资金达到4100万元。“预计在今年还将到位1.157亿元的投资。”他说完,还具体向记者介绍目前已经完成投资和准备投资的情况:
华英集团兴建的华英樱桃谷鸭种禽场,年孵化能力1000万羽,总投资48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500万元。圣迪乐村生态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兴建。上海恒寿堂药业有限公司在丰城注册的御润房富硒油茶开发有限公司,今年将动工兴建山茶油加工厂。
珠海农丰进出口有限公司已开发富硒有机大米示范区600亩,辐射区6000亩,3年内计划示范区达到5000亩,同时,该公司今年计划栽种富硒有机雷竹500亩,目前正在引进苗木。广东水鲜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计划开发富硒绿色柠檬3000亩,并兴建水果、蔬菜加工厂。丰城董家富硒绿色蔬菜有限公司计划投资200万元,兴建富硒绿色蔬菜大棚100亩,目前已动工。一个纯农业镇实现招商3亿元,实在让人感到惊奇。今后,当一个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在这片红土地上诞生时,相信人们还会感到惊奇。而产生这一切的源头,就是因为有地质工作发现了富硒土壤。
富硒开发一箭三雕
采访结束了,但记者的思考却没有停下来。记者发现江西地调院积极推动富硒土壤开发,其实收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其一,最基层政府和最基层的农民认识到了地质工作的功能。其二,让农民从开发之初就享受到增收的喜悦。董家镇镇长喻海波说,通过富硒土壤开发,现在全镇人均年增收可达到500元以上。”其三,增加了大量的可利用土地面积。在江西地调院完成调查任务后,丰城市又用财政投资完成了开发区的加密调查,进一步圈定富硒土壤78万亩,其中9万多亩为抛荒地、风化岩石地,每年基本没有农业产出。富硒产业开发规划完成、投资企业进来后,这些以前毫无利用价值的荒地将立即成为可以生产高附加值的土地,这对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江西乃至全国,都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