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存贷款增减看宏调三点预期
2008年07月16日 9:3 853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居民存款多增13798亿,人民币贷款少增899亿元。存贷金额增减仅是数字变化,但如果将这组数字与近期多位领导人和部委负责人的密集调研联系起来,可能就不仅仅是数字变化这么简单了。
首先,国家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金融政策要服务于这一目标。央行公布的数字说明,贷款增速减缓,则说明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的难度增加。但对于银行来说,在存款准备金率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存款激增则有效缓解了流动资金的不足。
第二,宏观调控在总量调控取得成绩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做好“有保有压”。从2003年算起,这轮宏观调控到今年已持续了5个年头。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宏观调控面临着不少新的挑战——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通货膨胀的压力。
鉴于上述情况,领导人密集调研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山东等沿海省市的企业。与此同时,商务部、银监会、国税总局等负责人也纷纷出动。
调研中决策层的一些重要论述也引发关注。温家宝在上海调研时表示,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李克强在浙江调研时说,要“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和灵活性”;王岐山在山东针对金融机构表示,要落实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
如何做好“有保有压”,还大有文章可做。
第三,存款的增长意味着居民的理财意识由攻转守,股市行情能否转暖值得关注。
今年股市大幅度下跌,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存款的增长。虽然股市下跌有市场自身的内在原因,但从调整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重的战略角度出发,保持股市的适度活跃仍是重要的。
6月中旬,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要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强化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解决影响市场稳定运行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他并且提出了有序调节融资节奏、以适当方式定期公布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数据、鼓励和引导长期资金入市、逐步完善股票市场的内在稳定机制等四项措施。
稳定市场预期,鼓励长线投资,是引导储蓄资金向证券市场分流的关键。这方面的制度建设也大有可为。
可以预期的是,下半年宏观调控政策可能会在节奏、力度、重点把握上有所调整,更好地服务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可能出现的财政政策、贷款结构等方面的调整,将使部分企业直接受惠。宏观调控的积极有效必将给股市运行注入活力,提供支撑。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