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亿美元卖空全球股市
2008年07月22日 11:2 105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两房”空头半月净入14亿美元
专门从事证券借贷问题咨询服务的Spitalfields Adviasors汇编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超过价值1.4万亿美元的股票资产是借来的证券,创2007年年初以来第三高的水平。
在美国乔治敦大学麦克多诺商学院的财务学教授James Angel看来,这些几乎全部是用来押注股价下跌的,他从事卖空研究。 Bespoke Investment Group LLC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纽约证券交易所中卖空股票的比例增加到4.6%,创1931年以来的最高比例。
做空交易渐成主流
根据彭博汇编的数据,包括对冲基金经理威廉·艾克曼(William Ackman)和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在7月份至少拿出14亿美元来卖空美国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股票。
65岁的罗杰斯也在7月14日表示,他仍然没有轧平房利美的空头头寸,并且表示,如果房利美的股价反弹,他将增加空头头寸。
Harbinger Capital Partners把6.65亿美元押在英国抵押贷款银行HBOS Plc股价将下跌的趋势上,对冲基金Francisco Meirelles de Andrade做空巴西淡水河谷(Cia.Vale do Rio Doce)的策略,也为他们带来收益。
欧洲的空方同样有利可图,Euro Stoxx 50卖空指数在今年上半年上涨了29%,创至少为1992年以来的最好表现。与此同时Euro Stoxx 50指数下跌了24%。
目前全球经济的下滑,银行业共计4470亿美元的信贷损失,以及一些基金卖空股票成功盈利的典范,促使更多的资金从事卖空策略,并且促使MSCI全球指数23个成份指数中的22个进入熊市区域。
“这是一笔金额巨大的资金。”英国卡斯商学院(Cass Business School)的研究员Peter Hahn对彭博表示,“做空交易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开始变得主流,但多方需要明白空方并不是有害的。”
今年以来全球股票市场市值已经蒸发11万亿美元,由于担心做空交易会加速股市下挫,美国和英国的监管者们正在加强对卖空行为的限制。但是另外一方面,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等国家,正在逐渐对这类卖空交易敞开大门。
英国银行业股价的暴跌,推动该国金融服务监管层在6月20日颁布规定,要求机构如果持有股权增发的上市公司的空头头寸超过这家上市公司0.25%的总股本,就必须披露他们的空头头寸。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在6月13日表示,卖空行为给“那些进行股票增发的上市公司股价带来急剧的波动性”。
英国股东协会(U.K.Shareholders’ Association)的董事Roger Lawson认为,卖空行为应该被限制在一个有限的市值水平内,否则这种行为可能操纵市场。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周二颁布紧急规定,限制对19家主要金融公司股票的某种卖空行为.该规定将于本周一生效,直至7月29日,但可以延长。
做空“两房”资金创纪录
“空方对于我们金融市场的生态系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James Angel表示,“就像是狮子追逐羊群一样,他们追逐那些更弱的动物。空方挑选一家自身价值存在合理争论的公司。”
在房利美和房地美本月股价暴挫之前,做空这两只股票的资金就急剧上升。这两家公司持有或者担保了6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占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一半。
从6月底到7月15日,房利美的股票暴挫了64%。根据彭博和纽交所的数据,当时做空资金达到1.387亿美元;同时期房地美的股价下跌了68%,做空资金在6月30日就达到8300万美元,创199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虽然在上周的最后三个交易日内,房利美的股价上涨了90%,房地美也上涨了75%,但是这仍然没有扭转空方盈利的事实,剔除成本从6月30日到7月15日,空方至少净赚14亿美元。
美国咨询公司Tabb Group在去年的一项研究中预期,所谓的130/30和120/20的基金资产将从2007年的1400亿美元提高到2万亿美元。此类基金既可以持有股票,又可以卖空股票。
以130/30策略为例,是指机构投资者借入相当于资金30%的被市场高估的股票组合,在市场上卖出,这样拥有了相当于原资金130%的资金,利用这些资金买入看涨的股票组合,利用这样的杠杆最终获得更高的收益。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