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四:浅析高油价对有色金属的影响
2008年07月31日 17:0 220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本网讯(柳州华锡集团 林广材)
四、高油价对有色金属的影响。
不断攀高的油价终于在人们的盼望中回落,于2008年7月11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创下147.27美元/桶后,原油期价便开始冲高回落,之后出现连续三日放量大跌,18日八月原油期价曾数度跌穿130美元。原油的短期下跌似乎在市场的预期之中,不过市场更关心的是原油近期的走势属于见顶回落还是新高前的中场休整。从各方面因素看,后者的可能性将更大。近期原油急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宣布近海采油禁令解除,以及夏季用油高峰过后,冬季取暖油存储期还早,这一阶段国际石油库存增加。投资者开始担心需求下滑,原油价格从历史高位每桶147美元跌到125美元,全周下跌11%,幅度为16年来最大。由于金融投机力量的参与,使得油价的走势呈现暴涨暴跌特性,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即使剔除这些投机特性,基于供需矛盾等基本面因素,油价的中长期走高趋势不会轻易改变。
从历史走势看,油价的大幅上涨还是最近10年间的事情。而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连续20年原油熊市,使石油生产商遭到重创,因此他们面对突如其来的价格飙升,始终将信将疑,生产投资偏少,高风险的勘探投资更少,因此生产瓶颈迟迟得不到缓解。
从需求方面看,虽然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滑,但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依然保持旺盛态势,中国、印度和印尼等新兴国家的汽油价格普遍为欧洲国家的一半左右。美元贬值、地缘政治危机等因素无不给油价火上加油。
在美元贬值初期,在油价上升至每桶100美元之前,市场表的情况是美元温和泛值,油价温和上升,以电解铜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价格几乎与油价同步上涨,出现油价与有色金属价格正相关性。但是当油价高于每桶100美元之后,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有色金属价格开始下跌,有的品种跌幅惊人,如镍价从2007年5月9日的51750美元美元/吨下跌至油价最高的2008年7月11日(147.27美元/桶)的21600美元/吨,跌幅为58.26%;锌价从2006年6月11日的4580美元美元/吨下跌至油价最高的2008年7月11日(147.27美元/桶)的2025美元/吨,跌幅为55.79%;铅价从2007年10月15日的3890美元美元/吨下跌至油价最高的2008年7月11日(147.27美元/桶)的1985美元/吨,跌幅为48.97%;铜价在2006年5月11日创下8825美元/吨后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调整,现在尽管有所回升,但还很难断其能再拾升势。从下表《美元指数与原油及有色金属价格对比一览表》可以明显看出,在原油涨到每桶100美元之前,有色金属与原油一起是同步上涨的;但当原油涨价超过每桶100美元之后,铅锌镍等有色金属价格开始明显回落。
时 间
|
02年1月最高价
|
08年1月2日最高价
|
与02年1月涨幅(%)
|
08年7月11日最高价
|
与08年7月11日涨幅(%)
|
美元指数
|
120.51
|
76.65
|
-36.40
|
72.59
|
-5.30
|
原油期货
|
20.30
|
100.00
|
392.61
|
147.27
|
47.27
|
LME铜
|
1603
|
6835
|
326.39
|
8385
|
22.68
|
LME铅
|
530
|
2615
|
393.40
|
2080
|
-20.46
|
LME锌
|
860
|
2451
|
185.00
|
2075
|
-15.34
|
LME镍
|
6180
|
27200
|
340.13
|
22400
|
-17.65
|
五、结论。
如果油价继续按世界顶级分析师所言上涨至150-200美元/桶,则美国、中国等经济大国原有的依赖低油价维持的经济体系被严重破坏,技术的进步难以冲减油价上升的成本压力,经济放缓甚致衰退会如期而至,房地产会出现价格下跌需求大减的萧条时期,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减少而价格会继续下跌。如果油价在美国总统换届之后,新政府对弱势美元政策有所改变,可能会确定从伊拉克撤军的时间表,中东局势势得到缓解,中国油价改革使之与市场相接近,金融财团和石油财团会从石油期货上获利了结而撤出资金,则油价下跌到每桶100美元(甚至更低)的机会还是存在的,这样会使得美国、中国等经济大国原有的依赖低油价维持的经济体系得以重新修复,全球经济会重拾增长之路,房地产也会重新复兴,对有色金属的需求增加而价格会重拾升势。(完)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