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称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已超60%

2008年08月05日 9:14 91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国家统计局昨天发表的经济述评称,目前,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因而,国外市场价格能够比较快地通过传导引起国内价格的变动。输入型通胀已成为我国物价高涨的重要“推手”。
  所谓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在开放的经济社会中,由于本国与国际市场关系紧密,当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时,就会通过本国与国际市场的传导途径传播到国内,从而引起国内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现象。
  根据统计局的解释,国际通胀对我国的传导,主要是通过“两油”(石油和粮油)和铁矿石价格的传导。我国是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所以国际原油价格暴涨对我国的经济影响更大。我国原油跟国际接轨,成品油由政府管理,导致今年我国的石油加工业亏损500亿元。我国铁矿石超过一半以上依靠进口,而目前西方国家已经控制了全球70%的铁矿石资源,由此,我国进口铁矿石的价格也是持续上涨:2005年上涨71.5%,2006年上涨19%,2007年上涨9.5%,今年则上涨了65%以上。铁矿石价格上涨,带动钢材价格上涨,而钢材价格上涨,提高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产品成本,导致物价上涨压力进一步传导和扩散。
  在原油、铁矿石价格等输入性通胀因素的推动下,我国上游产品价格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开始攀升,包括工业品出厂价、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都有所扩大,生产领域价格上涨向消费领域传导的压力在显著加大。今年以来,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连创3年来新高,1-6月分别上涨6.1%、6.6%、8%、8.1%、8.2%和8.8%。必须引起重视的是,人们通常认为,PPI向CPI的传导大约滞后半年到一年,以此计算,下半年CPI面临来自PPI传导引致的上涨压力会更大。
  国家统计局同时提醒,全球通胀短期内难以看到明显下降趋势,应当保持高度警惕。国统局表示,当前我国需要治理此轮全球化背景下的通胀,避免国际输入型价格上涨的压力与国内多年高增长积累的各类价格上涨相互叠加,造成通货膨胀的持续压力。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