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理性看待8月份的大小非冲击波

2008年08月06日 8:57 131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步入8月,在前几个月因限售股解禁数量减少而被淡化的“大小非”问题重又浮出水面,并几乎在一瞬间又成为人们心目中导致市场下跌的重要因素。统计显示,8月份共有91家A股公司股改限售股解禁,合计220多亿股,解禁流通市值超过2000亿元,是2008年最高的一个月。如此巨额的解禁股对股市的实际冲击究竟会有多大?
  人们的主要担心在于,“大小非”股东当初获得股票的成本很低,在股价高于成本价时就会有较强的抛售动力。实际上,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大小股东利益上的不一致已经基本消除,大股东对所持公司股票的抛售主要取决于其对市场前景、上市公司质地以及自身资金需求等因素的考量。就此稍作分析即可发现,所谓的8月份“解禁潮”带来的更多是心理影响。
  首先,从解禁股结构来看,8月份股改解禁股以减持动力不强的“大非”为主。宏源证券(15.01,-0.51,-3.29%,吧)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8月份两市累计解禁的220多亿股中,“大非”占全部解禁股的90.22%,“小非”仅占月解禁量的不足10%。从解禁重点个股来看,宝钢股份(7.21,-0.33,-4.38%,吧)解禁量占8月解禁总量近一半,控股股东宝钢集团为宝钢股份仅有的“大非”。除宝钢股份之外,8月解禁量较大的中信证券(22.26,-0.15,-0.67%,吧)、国电电力(6.05,-0.04,-0.66%,吧)等权重股股东要维持控股地位,减持意愿很小。
  综合各方机构做出的分析报告,目前,作为产业投资人的主要“大非”们更倾向于持有股份。作为财务投资人、以股权投资盈利为目的“小非”则是减持的主要力量。而根据监管层的要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不得在本次半年报披露前30日内转让其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由于上市公司的半年报预约披露时间绝大多数为8月中下旬,因此“大非”解禁股很难在解禁的第一时间减持。由此看来,在以“大非”为主的8月份,超过解禁总量90%的“大非”大比例减持的可能性并不大。至于那些减持相对自由的“小非”,由于其本身的数量不大,加上市场原因使这些“小非”们不可能全部减持,其对市场的冲击不足以影响股市走势。
  一般来说,当市场面临高估值风险时,大股东的抛售动力较强,市场估值相对合理时,大股东更倾向于选择持有股票。在A股市场估值水平已趋合理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大小非”股东出于各种考虑,开始主动选择继续持有解禁股票。自6月18日三一重工(19.63,-0.72,-3.54%,吧)首先发布控股股东减持承诺以来,至今已有近40家公司的股东宣布主动延长持股的限售期。
  还应看到,解禁并不等于减持,减持对市场的影响也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公布的数据,从2006年6月“大小非”获得流通权以来,“大小非”累计减持的股票只占理论可减持股票的29.67%。单看6月份,实际减持股票的交易量不到市场总成交量的1%,对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
  监管层对“大小非”减持行为的重视和约束有目共睹,一系列具体措施的出台,使“大小非”减持行为日趋规范。深交所报告指出,在引入“控股股东减持预披露制度”之后,持股5%以上的股东减持情况大大减少,预披露制度对“大非”减持起到抑制作用。日前,证监会又要求每月公布“大小非”的减持情况,并着手进一步细化,信息披露更加透明,这将有助于降低市场对“大小非”的恐惧,从而稳定市场预期。
  “大小非”是中国股市在特定背景下的特殊产物,“大小非”进入流通也是中国股市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步。在此过程中,由于扩容带来的压力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时轻时重。但可以确定,在中国股市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背景下,随着资本市场各方面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大小非”的解禁股票将逐渐融于股市的正常交易之中,“大小非”给股民带来的心理阴影将越来越小,中国股市也将随着“大小非”这个名词被逐渐遗忘而步入成熟。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