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和CPI为何背道而驰
2008年08月12日 9:6 90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7月我国P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12个月扩大。而今日将公布的CPI如无意外,涨幅很有可能连续第3个月回落。
PPI和CPI这种“一上一下”的剪刀差现象,是从今年5月开始的。5月PPI同比上涨8.2%,CPI上涨7.7%,PPI在本轮物价上涨中首次反超CPI0.5个百分点,6月则反超1.7个百分点。从目前来看,7月很可能反超3个百分点以上,而8月这个“剪刀差”还可能继续扩大。
PPI和CPI为何背道而驰?
首先,从历史来看,在物价上涨周期,PPI和CPI的峰值出现的时刻不同,CPI峰值在很多时候较PPI早几个月。以我国2004年前后的物价上涨为例,CPI于2004年7月达到5.3%的高点,而PPI则于同年10月达到8.4%的高点,相差3个月。同时,近几个月以来,由于供需矛盾和资本炒作等多方面原因,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高,带动我国PPI涨幅明显提升,更凸显了两指标走势之差。
其次,目前PPI向CPI的传导并不顺畅。PPI向CPI传导上涨压力的链条大致有三种:PPI(煤炭、成品油、电力)—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CPI;PPI(采掘工业)—水电燃料—CPI;PPI(原料工业、加工工业)—工业消费品—CPI。由于我国下游产品市场总体供大于求,而且国家对中间产品实行价格管制,这就导致PPI向CPI的传导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PPI上涨对CPI的影响更多是在心理层面。不少专家认为,当前我国PPI上涨只有一成左右可传递到CPI中。
再次,PPI和CPI两指标的侧重点不同。CPI中食品和服务业占比很大,PPI则涵盖各种工业制造业产品,两指标的构成因素区别明显。按权重及价格波动性来看,石油价格变动对PPI影响更为显著,而CPI受食品价格影响更为突出。一般来说,CPI是衡量国家物价水平的最重要指标,而对于PPI以及其他价格指标,政府则很少有动力去进行专门调控。
此外,虽然CPI涨幅近几个月出现了较明显的回落,但这并不能说我国物价进入下行通道已经取得了十分牢靠的基础。有关专家表示,未来CPI在继续下降至5%-6%左右时,很可能由于资源、劳动力、环境等涨价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再降下去。
不过,PPI和CPI背道而驰的局面或不会长期保持,从中长期来看,PPI和CPI的差距将会缩小。三季度,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涨幅频频走高的情况下,PPI很可能一直维持在高位。而在已经显现成效的宏观调控下,CPI在三季度有可能进一步回落,但回落空间较为有限。到四季度,如果国际油价不发生大幅反弹,PPI由于基数原因可能见顶,从而拉近与CPI的距离。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