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胀已非主要问题

2008年08月13日 15:20 99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中国新公布的7月份CPI为6.3%,与我之前的预期6.5%基本一致,即食品价格通胀明显的下降引起了CPI大幅度下降──这是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同时,可以看到非食品价格的通胀仍然是稳定的。即使是考虑到最新一次6月份的成品油价格和电价的提高,这对非食品价格通胀目前可见的影响还是非常有限。
  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造成了食品价格通胀的大幅回落。第一,食品价格已经上涨了很多。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食品价格涨幅很大。食品价格一旦停止上涨甚至未来有所下跌,就直接表现为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其次,食品供应本身也对前一段时间的价格上涨作出了明显的反应,食品供应增加以后,缓解了价格上涨的趋势。
  昨天公布的PPI创下12年新高,引起了一些对未来通胀趋势恶化的担忧。实际上,世界各国的PPI都很高——其中很重要一个原因是PPI本身更多是受全球交易的大宗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的影响。从PPI到CPI,本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直接传导关系。PPI上升会对企业利润产生压力,但不应夸大其对整个通胀的影响。此外,我认为PPI本身也将不久触顶。由于管制价格的调整而引起的PPI 的变化,将在微观层面,表现为利润在不同行业的分配;在宏观层面,是隐性通胀显性化。从决策角度看,从这个意义上讲,CPI的走势要比PPI更重要。
  总体来讲,CPI下行的趋势将在整个下半年会一直持续下去,而全年的通胀将在现有水平上进一步的下降。这样一个趋势,为宏观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些余地。这些余地主要表现为,首先,在通胀缓解的同时,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由此减轻了政策放松方面的顾虑。其次,从价格调整的角度来看,能源价格的管制和包括其他一些价格的管制有望继续放松——也就是说,CPI进一步下降为进一步的价格改革,尤其为能源价格调整创造了条件,为理顺价格创造了条件。事实上,成品油价格很可能在奥运结束后随即再次上调。此外,一些财政政策,如减税,也有可能推出。
  我认为,目前通胀压力已经不可能再成为一个主要问题,而经济增长下行的风险更为严峻。昨天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出口增长出现了的反弹,但这样的反弹是暂时性的——没有改变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出口增长放缓的趋势。奥运前有很多物资提前装运,8月份的数据可能再次显示出口减弱的迹象。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