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午评:股市告急 沪指跌逾百点逼近1800

2008年09月18日 13:27 104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9月18日早盘情况
 
开盘
最高
最低
收盘
涨跌%
成交额(亿元)
上证指数

1876.12

1884.50
1815.59
1816.44
-5.84
219.73
深证成指

6528.41

6528.41
6338.19
6338.19
-5.12
87.04
沪市B股
111.19
111.19
104.89
104.90
-8.80
2.19
深成B股
2243.26
2243.26
2121.92
2123.43
-7.83
0.87

  一、午盘评述
  9月18日讯 受美国股市暴跌影响,今日两市再度放量大跌,早盘两市纷纷低开,沪指开盘跌破1900点,随后接连跳水,沪指创出1815.59点新低,早盘沪指报1816.44点,跌5.84%,深成指报6338.19点,跌5.12%,两市合计成交超300亿。
  板块方面,银行股再次成为做空股指的主要力量,板块盘中最高跌幅达到5%以上,建设银行(601939)、工商银行(601398)、交通银行(601328)、中国银行(601988)盘中跌幅超过4%,南京银行(601009)飘红,最高涨幅达到2.13%;地产板块今日大挫,板块跌幅超过5%,20多只地产股跌停,万科股价进入5元时代;三大保险股早盘大跌,中国平安(601318)股价跌停,中国人寿(601628)跌破18.88元发行价,中国太保(601601)盘中最大跌幅超过7%;受国际金价上涨影响,黄金板块个股大涨,中金黄金(600489)、山东黄金(600547)涨停;有色金属、教育传媒、煤炭石油板块跌幅相对较小,券商、供水供气、汽车等板块跌幅均超过7%。
  个股方面,受毒奶粉事件影响,伊利股份(600887)依然跌停,三元股份(600429)一度涨停;前期牛股宏源证券(000562)跌停打击市场人气,券商个股大跌;中材国际(600970)再度跌停,基金重仓股成重灾区;两市上涨个股不足百只,跌幅超过6%的个股达到1000只以上,显示市场下跌惨烈。
  港澳资讯认为,整体来看,逢低买盘力道有所增加,显示连续快速下跌后开始有资金尝试性的流入,同时多家公司大股东公告增持也与目前市场跌跌不休形成了一定的对比。技术反弹要求在提升,但行情运行至此其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市场症结的解开仍需要监管和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目前调整趋势尚无扭转的迹象,个股把握起来难度较高,投资者仍需保持谨慎和信心。
  二、要闻简析
  (一)至少7家中资行卷入雷曼债券黑洞
  除了最早自曝家门的招商银行(600036) ,至少还包括工商银行(601398)、中国银行(601988)、建设银行(601939) 、交通银行(601328) 、中信银行(601998)、兴业银行(601166) 等6家上市银行卷入了雷曼危机。
  [简评]:尽管工商银行昨天没有披露持有雷曼债券情况,但昨天也以跌停报收,说明信息披露工作仍存在问题。整体而言,中资行因雷曼债券可能遭受的损失仍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二)纽约黄金期货暴涨9%
  由于金融危机日益加剧、市场资金纷纷寻找安全“避风港”,9月17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份交割的黄金期货暴涨70美元,报收于每盎司850.5美元,涨幅达到9%。
  [简评]:黄金暴涨主要是缘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从长期来看,美元走弱的可能性很大,所以,黄金价格后期仍有炒作理由。
  (三)国务院会议决定全面检查奶制品 整顿奶制品行业
  1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全面检查奶制品,整顿奶制品行业。
  [简评]: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道德的沦丧吗?应该重重地罚。
  (四)吴晓灵:通胀压力仍存 货币政策仍需适度从紧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17日表示,为了实现一保一控的经济目标,我国应该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灵活的金融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她同时认为,央行上周日公布的双降政策只是货币政策的微调,不代表政策的根本转向。
  [简评]:目前来看,双降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而且在CPI仍有可能走高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不太可能大幅放松。
  (五)人民日报:内外环境仍存不确定性 A股投资价值显现
  面对不断创出新低的指数,对于股市何时能见底,投资者中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在下跌趋势中,盲目猜底没有意义,风险也很大;但也有人认为,不管底在哪里,随着指数不断下跌,必然是离底部越来越近,而不是相反。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当前的市场走势?
  [简评]:经济前景预期已经变了,所以不能说现在是估值底部,今天估值水平低不代表每年也低。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