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救市 何时能见效(政策分析)
2008年10月17日 8:48 123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曾经一度高唱万点的中国股市,在6124点折戟,将近一年的时间跌到了现阶段最低点1802点。股民们损失过半,股价最多的被斩掉了2/3。在如此惨烈的情况下,市场声声呼唤管理层能够出手救市,而“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救市政策如强心剂,提振一时却未能治愈市场最根本的创伤。如何看待“中国式”的救市政策,在金融危机也进场搅局的情况下,未来政府将如何行动,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制度建设:循序渐进
一直以来,投资者最为忌惮的就是大小非。大小非减持被看成是本轮下跌的“祸首”。
尽管深交所曾有研究报告为大小非澄清,但大小非的形象已经在投资者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因此,如果未来证监会出台政策,就像尚福林主席多次强调的那样,应“以制度建设促进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把基础性制度建设放到战略高度”、“要以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为主线”、“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具体来看,从2008年2月5日至今,证监会相继出台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以及引入二次发售机制等,规范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增持股份的行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长期分红政策的《关于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补充规定》以及上市公司破产重组新规等,《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及融资融券试点工作的展开等。
此外,还有证监会正在研究中的适度降低机构中签率,提高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和市场监管方面的新办法。
市场对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政策并不十分看好,上述政策公布以后,除了9月19日证监会发布11条上市公司回购股份补充规定等三大利好齐发时,指数出现超过9%的涨幅之外,其他政策几乎都是在股指的跌跌不休中被淹没。
货币政策:立竿见影
相比证监会的制度建设而言,本身并未针对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在熊市中的效果却更加明显。
9月25日,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证综指上涨3.64%。10月9日,央行又宣布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降息,上证综指高开回落。
平安证券分析师表示,对于央行降息的举措,不应该局限在降多少的角度,而应该从其透露出的信号来解读。目前,市场有关降息等方面的预期较为强烈,事实上降息的可能性也较大。因为现在的通胀压力减小,预期后几个月的物价水平也不会太高,管理层对货币政策将持续放松。降息对市场的影响应综合起来看,其对市场的刺激,对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提高企业利润来说,无疑是有益处的。
对此,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目前这个时期,利率工具的效果在逐渐减小,太依赖货币政策并非好事。有效结合财政政策才能规避过多运用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
真金白银:治标治本
摩根大通证券(亚太)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市场主席李晶提出五大刺激市场的建议,包括取消目前对投资者征收的20%现金股息税,鼓励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公司及全国社保基金为市场提供支持,进一步细化有关销售前期限售股的规则等。
而不久前,市场“平准基金初定数百亿规模随时待命”的传闻再起。
“现在无论是制度救市,还是利率刺激,都无法真正拯救A股市场。市场现在需要的是真金白银。”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对记者说,“欧美金融危机抛出几千亿美元的资金救市,市场尚且暴跌,更何况我们。”
上述人士指出,一方面A股市值缩水20万亿元,另一方面有1.2万亿股的未解禁股在后面虎视眈眈。没有散户或是机构投资者愿意为大小非埋单。“要么限制大小非们出货,要么政府出钱托市,老百姓真的没钱了。”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allloginpage.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